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師生關係頻頻爆出不和諧“音符” 衝突如何根除?

2015年05月04日 08:5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前,河南省潢川縣某中學發生一起教師與學生肢體衝突事件,課堂上一名男教師與女學生大打出手的視頻被曝光後,引起廣泛關注。更應注意的是,近些天來,師生衝突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比如幼兒園老師針扎幼童、學生十年後回校打教師“復仇”等。

  本應屬於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為何近來頻頻爆出不和諧的“音符”?面對衝突,我們又該如何解決?

  和諧仍是主旋律

  “小學時,確實親眼看見了師生發生肢體衝突。”現就讀于北京某高校的李曉回憶説,“但從小學到大學,類似這樣的老師也就遇過一次,絕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相處還是較為融洽。”

  “這種事情真的很少,在我的小學、中學階段一次都沒有看見過。”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的大一學生楊立風説,“在學校,老師會經常批評、教育淘氣的學生,有時候學生也會‘頂嘴’,但肢體衝突真的非常少見。”

  楊立風的説法得到了多位教育專家的證實。中國教科院副院長曾天山認為,校園內的師生矛盾具有普遍性,而師生間的暴力行為則具有偶發性,和諧仍是當下師生關係的主旋律。

  曾天山告訴記者,對於師生衝突,根據其所造成的傷害嚴重程度具體分為低度衝突、中度衝突和高度衝突。“其中不發生直接肢體接觸,不造成明顯傷害的低度衝突較為常見,比如師生間言語上的爭吵。而近期發生的幾起衝突事件造成了明顯的身體傷害,達到了中、高度衝突層次,雖屬於小概率事件,但應引起高度重視”。

  河北省邯鄲廣平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冷繼英坦言,這類現象屬於個案,從全國範圍看來,教師以及學生的數量非常龐大,但師生暴力衝突事件屈指可數。

  衝突的禍根在哪?

  “在家庭教育中沒有養成謙讓、包容和尊重品德是師生衝突的重要原因。”曾天山説,“目前我國存在師生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特殊現象。在家中同為被謙讓的對象,心理素質較差,不懂得處理矛盾衝突的辦法。因此,這一方面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包容學生的耐性,另一方面,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沒有容忍度、不尊重教師。”

  “現今社會節奏加快,師生間的溝通更多是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等簡單化渠道實現,使得學生、教師、家長以及學校各方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隔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説,“除此之外,學校制度和文化建設也是導致師生衝突的因素之一。學校對教師提出統一僵化的教學要求,導致教師對學生提出同樣僵化的課業要求,加上班級人數過多,使得教師不能因材施教,進而導致師生雙方缺乏理解。”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范先佐教授認為,當今學校仍由應試教育模式主導,在應試評價體系的壓力下,教師往往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恰恰與青少年學生的叛逆心理相碰撞,就容易引發矛盾和衝突。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