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專訪李本京:父子兩代的生命細節和家國情懷

2015年06月23日 08:08:1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地質學家李捷之子、臺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榮譽教授、石景山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李本京接受採訪。(台灣網 李傑 攝) 

   追尋父輩足跡 遺憾又欣慰

  回憶起父親李捷,李本京説,1976年二姐回大陸見到了父親,知道父親身體不好,那時李本京在紐約教書,又當選了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我不願因為我的關係給內地親友、尤其是父親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沒有辦法和我二姐一起回來。”誰料此後不久,父親就離開人世,天人永隔,成了李本京永遠的遺憾。

  談起父輩,李本京提到一件往事,可見李捷夫婦重情重義的品格。臺灣著名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小時候曾經在李捷家裏住過好幾年,亮軒本人出版的書裏也曾提到過此事。李本京説,亮軒很小時候父母分開,亮軒的父親是地質學家馬廷英,和李捷是好朋友,他們當時整天從事野外勘測工作,經常跑在深山老林裏,都沒法照顧小孩。“我父親大男子主義,沒徵求我母親同意,就直接告訴我母親,到某某地方去接馬廷英的兒子。我當時還小,和我母親一起去,結果見到一個比我還小的哇哇哭的小朋友,他在我家一直住到抗戰勝利,一毛錢沒交。”李本京開玩笑地説,“亮軒也説我小時候老欺負他,我就拿小時候的照片給他看,讓他看我為什麼討厭他,我當時那麼瘦,因為好東西都被他吃掉了。”

  李本京的父親李捷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地質工作者,他們那一批18名畢業于北洋政府地質研究所的學生,在中國地質史上俗稱“十八羅漢”。

  和當時的很多老一輩科學工作者一樣,李捷工作態度嚴謹,碩果纍纍,他最為人稱讚的成就是在北京西郊發現了第四紀早期冰川擦痕,這在長江以北基岩面上尚屬首次。在第4紀地質研究上有重要價值,被地質界譽為“揭開了亞洲地質史上光輝的一頁”。後來,當地為此專門修建了“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此次李捷雕像就在該館附近落成。

  此外李捷還為中國地質方面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比如參與完成中國自測的第一幅詳細區域地質圖件、中國最早編制的大區域小比例尺地質圖、我國學者最早完成的部分區域地址調查報告等。在新中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上也作出過卓越貢獻。文革期間,李捷隨機關到寧夏“五七幹校”,1977年病逝于銀川市。

  李本京表示,父親學術上的認真,工作上的負責精神,是自己一生學習的榜樣。“我讀過他當年野外勘測的中英文報告,非常詳盡、認真,作為讀書人,我不如他。他寫的筆記學術功力很高,達到這個境界是不容易的。我對他的感情,不僅是兒子對父親的感情,也有作為一個讀書人的雙重敬意。這次非常感謝北京市臺辦的各位同仁,讓先父的銅像能夠順利落成,我父親能得到社會認同,對他一生的努力有正面的評價,我非常感動。”

  儘管年幼離鄉,李本京依然有著深沉的家國情懷,他説:臺灣很多年紀大的人跟自己一樣,思想方面以作為一個中國人為光榮。近幾年來,李本京經常來往于兩岸,到學術單位作演講,擔任大陸高校的講座教授,也曾多次參加海峽兩岸舉辦的研討會,並率領淡江大學的學生到大陸訪問,介紹他們與大陸學術機構建立關係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位年近八旬的的學者,依然耕耘不掇,積極進取,為促進兩岸交流、了解,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傑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