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籍委員駱沙鳴:發揮僑臺優勢做好“一帶一路”建設

2015年03月08日 15:04:2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籍委員駱沙鳴:發揮僑臺優勢做好“一帶一路”建設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台灣網3月8日北京消息 “要借助僑、臺優勢,做好‘一帶一路’的建設。”3月8日,在京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臺籍委員駱沙鳴對記者表示。

  “一帶一路”全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APEC會議上,習近平宣佈用400億美金建立絲路基金。此外,福州市政府也將推動設立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臺灣《旺報》2014年11月20日社評指出,大陸正在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本質就是産業“走出去”,輸出內部的多餘産能,大陸能夠借此消化內部巨大的過剩産能,産業上可打通歐洲老牌市場與東協新興市場,提升自身技術水準,在未來的全球貿易佈局中佔得先機。

  在駱沙鳴看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一定要借助僑、臺優勢,“所謂僑中有臺,臺中有僑,在‘一帶一路’國家沿線當中,僑、臺之間有很多人文的聯繫,很多臺灣學生到海外留學,他們有智力的優勢,也有技術和網路人脈的優勢,這些都可以為我們形成利益的共同體。”

  駱沙鳴認為,當前一定要做好新生代僑民的工作,他建議成立僑商銀行以吸引新生代的華僑華人,把他們的資金、技術、項目等投入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去,從而推動大陸優勢裝備産業走出去,“這些人更能夠被當地的民眾和政府所接納,因此,如果能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就能夠發揮僑、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還可以從文化的角度,把兩岸共同的媽祖文化打造成‘一帶一路’的文化形象,如果能通過這樣一種文化的認同與先導,凝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人,就會比較容易形成互利共贏的踐行者。全球經濟體系的建設,不僅需要大陸,也包括港澳臺僑,大家共同來參與、互利,共用‘一帶一路’成果,這樣我們‘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就能夠走得更遠。”

  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和臺灣的交流合作往來也很密切。據統計顯示,2014年,閩臺貿易額124.4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1.9億美元,經福建口岸進出的兩岸人員達261萬人次。“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閩臺合作蘊藏著豐富商機。(台灣網記者 王怡然)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