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兩會商談任重道遠

2013年04月25日 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商談依然取得成功

  陳雲林:但是我們最後還是完成了兩會第二次會談的任務,簽署了4項重要的協議,主要是這次簽署的協議開啟了兩岸“三通”。

  記者:這是非常重要的。

  陳雲林: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都為能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為兩岸同胞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感到無比的欣慰。

  記者:您剛才講的確實是很感人的。實際上您除了到臺北,是不是也去過臺灣南部?

  陳雲林:對,會談去了很多地方。比如説臺北、臺中,這是兩次主要的。之後我到臺灣,還專程進行過一些經貿之旅,我幾乎從南到北全部都走到了,高雄、雲林、嘉義等很多地方我都去過。其實給我最深的感受是,臺灣同胞希望兩岸和平發展,也希望在和平發展中能夠發展我們雙方的經濟,互惠互利、互補雙贏。而且他們也從這種和平發展當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支援。

  兩會商談為何出現“井噴”

  記者:兩會商談的成果是非常豐碩的,短短4年時間裏,舉行了8次商談,一共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了諸多共識。您覺得,為什麼會有這樣高密度的商談?在商談中兩岸是怎麼樣化異為同,達成共識的?每一次議題的設置又是依據什麼來制定的?

  陳雲林:兩岸之間一共舉行了8次會談,在4年多一點的時間裏全部完成。為什麼會這樣?有人形容是“井噴式”的。為什麼會有“井噴式”的呢?

  首先,就是因為我們兩岸蹉跎了太多的歲月,浪費了太多的大好時光,積累了太多早就應該解決的問題,例如“三通”,特別是臺灣開放大陸居民旅遊等等這些問題,所以我們有一種緊迫感。因為我們早解決一天,就使得兩岸早受惠一天,兩岸的同胞和民眾都能夠因為我們會談協議的簽署和實施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我們有一種緊迫感。另外,這麼多積累的事情又使得我們有一種壓力,我們希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多做一些事情。

  本來有一些題目老百姓也歡迎,也希望我們快點解決,但是在臺灣的政治生態下一時解決不了,所以有一個“應該解決”和“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就是在應該解決的問題裏面挑比較容易的先去解決。

  還要“先經後政”。兩岸存在著好多的問題,基本的根源是在於政治方面的問題,可是經濟方面的問題表現的最為急迫、最為具體,老百姓感受最為直接。所以與其在政治難度比較大的問題上浪費時間,不如先從經濟問題著手,首先解決老百姓實實在在需要的一些問題,所以就有了一個“先經後政”的問題。

  然後還要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也就是説,有些問題我們不能夠著急。一下子、一天就解決許多問題,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有達到這樣一個目標的設計、操作的理念,最後就會達到“穩步推進”這樣一個效果。

  所以,這些年來8次會談簽了18項協議。這裡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就是我和江丙坤董事長最後在第八次會談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字上結束下來。我們是2008年開始的第一次會談,這裡有一個“8”,第八次會談的時候又是8月8號,我們簽了18項協議。

  記者:都有一個“8”。

  陳雲林:所以開玩笑地講,我們一路遇上“8”這個數字,意思是兩岸和平發展未來會越走越寬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