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徐博東: “幸福客家”的意義、內涵及實踐路徑初探

2011年06月23日 15:2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如何建設“幸福客家”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建設“幸福客家”呢?

  “幸福客家”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

  首先,客家地區的政府部門應該儘快確立以“幸福客家”為核心的新的社會發展思路。把“幸福客家”作為推動客家地區發展的指導方針和施政準則。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對“幸福客家”內涵的研究,構建“幸福客家”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

  其三,要把握好“經濟發展”和“幸福指數”建設之間的關係。強調GNH發展取向,並不否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否則,提升民眾的幸福感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大陸客家地區發展經濟的任務還很艱巨,構建“幸福客家”的物質基礎並不雄厚,在實踐中二者必須結合起來。

  具體到梅州,應當如何推動“幸福客家”的建設呢?

  我覺得,梅州要建設“幸福客家”有三張牌一定要打好。

  第一,打好“客家文化牌”。胡總書記去年春節視察閩西時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對客家土樓“維護好、保護好和利用好”。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這是梅州人民的光榮,更是一份責任,在貫徹落實胡總書記指示精神,維護、保護和利用客家文化方面理應做得更好。

  打好“客家文化牌”有下面三大好處:

  其一,可以提升梅州人民的自豪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有助於人們克服現代化的負面影響,為人們提供精神皈依和心靈寄託,維持健康的心態。

  其二,客家文化是客家鄉親的根,把精神家園守護好,有利於增強梅州對海內外客家鄉親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其三,客家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有廣泛的影響力。特色就是價值,特色就有市場,其所蘊藏的經濟價值無可估量,梅州應當要開發出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知名品牌,做大做強。

  第二,打好“生態/文化旅遊牌”。環境保護是GNH發展取向的一個重要內容。梅州地區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9.4﹪,我的家鄉蕉嶺縣,更高達78.9﹪,是全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其中,總面積僅有188平方公里的梅縣境內,國家AAAA級景區就有4個,這在全國都屬罕見。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梅州可以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生態農業等朝陽産業。這不僅能帶動就業,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還不污染環境。備受旅遊業界矚目的“雁南飛現象”,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此外,還應當大力發展“客家文化旅遊”。閩西土樓早已蜚聲海內外,參觀者絡繹不絕,但知道梅州圍龍屋的,就連中國人都很少。其實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一點不亞於土樓,只是宣傳不力,知名度不高,“藏在深山無人識”。不久前我的兩個朋友説要去閩西看土樓,結果在我的鼓動下先到梅州來看圍龍屋,她們轉了兩天,大為驚嘆梅州居然還有這樣神奇的客家民居建築!但同時也對梅州圍龍屋的維護不力和閩西土樓的過度開發、過度商業化,感到遺憾和惋惜。

  梅州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歷史名人眾多,黃遵憲、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葉劍英等等,圍龍屋和歷史名人的故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旅遊資源,要善加保護和利用。至於客家特色的飲食、服飾,以及客家山歌、漢劇、漢樂、民俗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都獨具特色,要進一步挖掘、傳承,使之發揚光大。到那時,梅州展現給世界各地旅遊者的,就不是所謂“與世界接軌”的各種“洋玩意兒”,而是受到精心呵護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本土文化資源。

  這幾年,梅州的交通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即將建成的揭陽國際機場,以及高速公路、鐵路的貫通,將使梅州成為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交通樞紐。交通便捷了,旅遊業肯定會相應地快速發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勢必形成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獨具特色的“綠色休閒旅遊走廊”和“客家文化旅遊走廊”。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大力宣傳梅州,提升梅州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認識梅州,喜歡梅州,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梅州來觀光旅遊,甚至投資興業。

  第三,打好“兩岸交流牌”。梅州作為“世界客都”,這是推動兩岸交流最大的資源。客家人約佔臺灣總人口的13﹪,是臺灣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國臺辦將“海峽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基地”設在梅州,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舉措,它標誌著中央對於梅州在推動兩岸客家文化交流方面所起作用的高度重視和認可。梅州把兩岸客家交流這張牌打好了,將成為廣東省對臺交流的一個重要品牌,甚至在大陸整個對臺交流的佈局中都將會佔據重要位置。現在福建的對臺交流如火如荼,有聲有色,如“海峽論壇”、“平潭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等等。廣東在歷史上與臺灣的聯結也很深,在大陸移民遷臺的過程中,粵東地區是重要的遷徙地。臺灣客家人中,超過1/3的是梅州籍。我的家鄉蕉嶺縣,目前全縣人口只有23萬,而祖籍蕉嶺的臺胞卻有46萬。所以,梅州當仁不讓的應當擔負起推動兩岸客家交流的排頭兵角色。

  梅州人傑地靈,搞好對臺交流還具有歷史名人優勢。前面提到的梅州籍的歷史名人如黃遵憲、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葉劍英等等,都與臺灣有著很深的聯繫。總之,梅州在加強兩岸精神和歷史文化聯結方面大有可為。 

  搞好對臺客家交流,還將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極大地提升梅州的知名度和能見度,吸引更多的觀光客,使梅州的特色品牌更好的走出去,從而産生綜合聯動效應。

  另外,推動兩岸客家交流,還能夠吸取臺灣一些好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經驗,如臺灣在農村建設方面就比較成功,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很好的參考價值。臺灣的社區管理經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兩岸的發展階段不同,兩岸通過交流取長補短,這對於促進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互利雙贏是很有好處的。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歷屆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梅州人民發揚客家人的艱苦打拼精神,在建設“幸福客家”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裡我們所談的其實是在現有基礎上如何更上一層樓的問題。

  建設“幸福客家”千頭萬緒,本人所論僅其萬一,講得不好不對的地方,還望各位朋友、各位鄉親批評指正。(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 徐博東)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