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受不了名嘴地震“高見” 臺氣象部門負責人發文反駁

2011年03月15日 09:3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5日消息 日本遭逢嚴重的世紀大地震,也讓同處地震帶上的臺灣民眾憂心忡忡,臺灣的媒體請了不少的名嘴在電視上進行各種討論,臺當局“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受不了這些“高見”,發表文章反駁,稱所謂的地震預警,有時候是科技上的極限,不是技術上的極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大地震重創日本東北三縣,也讓同處地震帶上的臺灣民眾憂心忡忡。臺灣媒體談話節目紛紛請到名嘴,討論各種地震話題。臺當局“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看到“這麼多人”發表對地震預報的高見,表示“實在受不了”,因此特別在臺當局“氣象局”的網站上,貼了一篇文章,要大家“認識地震預警”。

  這篇文章就放在臺當局“中央氣象局”官網的右上角,其中開宗明義先説明:“地震發生後,預估在各地可能産生的影響(震度)及發生的時間(距離震中愈遠,發生時間愈晚),這樣的測報作業就是地震預警。”

  辛在勤表示,“依照目前的地震科技預估作業(地震定位)最快在20-30秒,因此預警發佈時,有些地方可能已超過了發生時間。對於海外地震預警作業時間將更長,如能將地震儀放在越靠近地震的地方,可適度縮短作業時間。”

  辛在勤舉例表示,像是這次的日本地震,東京位在震中約300到400公里外,東京感受最大振動的時間,在地震發生後約兩分鐘,所以如果預警作業需要30到40秒,那麼東京就會有一分半的預警時間,作各項應變措施。但相對來説,鄰近震中的地方,則因為距離太短,仍舊無預警功能。

  辛在勤強調,臺灣的地震環境與日本並不相同,地震常發生的地方靠近臺灣本島及都會區,預警時間非常短,甚至沒有,實在無法相提並論。

  他認為,所謂的地震預警,有時候是科技上的極限,不是技術上的極限,但是“氣象局”絕對會全力持續改進預警系統,希望能將天災的傷害降到最低。(台灣網 馮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