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核泄漏衝擊波“余震”擴大 日本核電站進入緊急狀態

時間:2011-03-15 08:53   來源:文匯報

  核泄漏衝擊波“余震”擴大

  日本核電站危機持續不斷,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切——核泄漏衝擊波“余震”擴大

  日本核電站進入緊急狀態

  東日本9.0級大地震及隨後引發的海嘯對日本核電站構成了巨大威脅,目前52個核電反應堆中,至少有11個已被關閉,3個可能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

在福島核電站以南10公里的相馬市巡邏的警察。(攝于3月12日下午)

  繼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日本時間12日下午3點36分發生氫氣爆炸之後,3號機組14日上午11點01分又發生了爆炸。據日本經濟産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簡稱保安院)估計,可能由於反應堆內水位下降而露出的燃料發生了過熱熔化,産生大量氫氣,併發生了爆炸。由於與1號機組的氫氣爆炸一樣,出現了放射能等級的上升,因此對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已經要求進入建築物內躲避。

  據保安院介紹,反應堆保護容器的壓力,截止至14日上午5點左右為365千帕,但到6點50分,壓力上升到了530千帕。該數值為地震後的最高值,並稍稍超過了設計上的最高壓力。保安院解釋説:“設計值留有一定的余量,並沒有立即爆炸的危險。”在此之後,壓力下降為約500千帕。

  與此同時,由於建築物內的氫氣壓力過高,已經開始研究拆除部分墻壁,並讓作業人員躲避等,現場一度出現了緊迫狀態。

  據分析,3號機組的燃料從冷卻水向上冒出了約2米,因此出現了燃料的持續熔化。據説,注水方法也存在著問題,從而導致出現危機狀況。

  11點40分左右,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宣佈3號機組“與1號機組發生的氫氣爆炸為同一類型的爆炸,現場保護容器健全。”作為預防措施,政府正在加緊疏散工廠附近的居民,並要求周圍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留在室內不要隨便外出。

  “核復興”計劃或將遇冷

  福島核電廠在爆炸之後,對附近環境的監測表明輻射量並沒有上升,實際上還有所下降,但爆炸之前輻射量確實有過上升,輻射量達到最高點時,每人每小時吸收相當於一年中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到的輻射量。周圍環境輻射量的增加有可能提高長期癌症發病率。

  對核電廠輻射泄漏的憂慮給周圍2100公里沿海地區居民的心中蒙上了又一層陰影,他們已經承受了地震和海嘯的巨大災難,包括前所未有的7米高的海浪,海浪席捲深入到內陸地區約10公里處,所到之處吞噬船隻、房屋、汽車、樹木和所有的一切。

  日本大約30%的電力是由日本核電站提供的,地震發生之後,一些核電廠陷入停頓之中。雖然日本政府發言人淡化了對核輻射泄漏的擔憂,但仍然承認了對核反應爐堆芯可能熔化的擔憂。所謂“熔化”並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術語,相反,它指的是一個核電廠系統的嚴重崩潰,以及對核反應爐溫度管理失控的非正式説法。

  一位俄羅斯核專家表示,再次發生切爾諾貝利式的核事故不太可能。“這不是像切爾諾貝利那樣的快速反應,”他説。“我覺得一切都將在控制中,不會釀成什麼大的災難。”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反應爐發生爆炸並起火,給歐洲大部分地區帶去了大量的輻射塵埃,但切爾諾貝利的核反應爐與福島核電站的不同,前者不是放置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所以一旦反應堆發生爆炸,就無法控制核輻射的擴散。

  日本這次因地震引發的核電站危機引起了“憂思科學家聯盟”對美國各地104個核電反應堆是否有足夠的備用電源和其他安全系統的關注,該組織支援核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選擇,但對核電站的安全問題表示了關注和擔憂。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表示,目前美國的核電站標準不足以保障公眾安全。

  “核電廠的建造要能夠承受各種環境危害,包括地震和海嘯,”NRC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説,“即使是那些建造在地震活動區之外的核電站,也要考慮到這些問題。”日本地震發生之後及至海嘯警報發佈後,NRC對加利福尼亞州的達波羅峽谷核電站進行了密切的關注和監測,以確保核電站的安全運作。能源分析師稱,發生在日本的核電站危機可能會對在美國推行的“核復興”運動,以及美國對核電工業的態度産生負面影響。華盛頓能源市場研究公司的高級分析師凱文布克評論説:“核電作為‘清潔燃料’的地位可能會大打折扣。”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