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東南衛視記者:我們駐臺這一年(組圖)

2009年12月18日 10:1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個夏天,直面臺灣之殤


 

賈志瑾
(東南衛視第三批駐臺採訪記者)


  臺灣的夏天,是墾丁海灘比基尼美女明媚的眼神,是大街小巷芒果刨冰綿密的口感,還有那古早味的芋圓豆花絲絲入喉的甜香。當我踏上寶島,滿以為駐臺的日子就要定下一份如暑期般愉悅的基調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災,卻毫不留情的讓我直面死亡,直面傷痛。


  8月7日傍晚,在臺北一處望得見101大樓的天臺,正為“莫拉克”颱風登陸做連線報道的我,怎麼也想不到風勢並不強勁的“莫拉克”,竟然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給臺灣中南部,特別是山區地帶的民眾帶來永生難忘的噩夢。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是“八八水災”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我們進村的那一天,是小林罹難者的“二七”。看著眼前被泥石流夷為平地的人間煉獄,怎麼也無法想像這裡昔日的山明水秀。因為前一天的暴雨,僅僅是幾分鐘的拍攝,錄影機的腳架就泡在了隨意變換河道的溪水裏。東森電視的記者看我們要進村,連連叮囑我要踩在石頭上才不會陷入齊膝深的鬆軟泥地,並且要趕在溪水暴漲之前回到公路上。正當我一腳深一腳淺在亂石上攀爬著往前走時,迎面而來一位神情哀戚的大姐,手裏還舉著若干碎石。我問她為什麼要帶著石頭,她搖頭説家裏什麼都不剩了,只能帶幾塊石頭做個留念。看著她通紅的眼睛,此時此刻,我的言語慰藉顯得那麼慘白無力,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人要有多麼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挨過去。


  去小林村之前,我們聽説兩個福建籍配偶也是受災戶,於是拜託了甲仙鄉長幫忙聯繫。可惜直到我們離開災區回到駐地編片的時候才電話聯繫上其中一位福州的大姐,並確認了另一個姑娘很可能不幸罹難的消息。心裏一直想為她們多做些什麼,但是其後再進小林村,福州大姐的手機一直關機,再也聯繫不上,真不知道現在的她生活過得還好嗎?後來,我在新聞取材的時候,登陸了不幸罹難姑娘的網上空間。發現在她甜蜜幸福的小林村生活照旁,認識或不認識的臺灣網友從災情突發時的關切,到得知噩耗後的哀悼,一串串的留言讀來都更加讓人心酸。


  半個多月的時間,我、攝像陳曦和所有大陸駐臺記者一道,奔走在災區、安置所和重建點。從救難到災後重建,大夥都希望能儘量多發回一些詳實的現場報道,因為有許許多多的大陸民眾,懷著一份血濃于水的情感正密切關注著“八八水災”的每一條消息。在赴臺參訪的福建省副省長陳樺率先表示福建省紅十字會向臺灣災區捐款後,大陸的援助就不斷的向臺灣災區輸送。在追蹤報道大陸援助物資在臺使用情況時,雖然常常被這樣那樣不和諧的聲音困擾,但只要聽到災區民眾一句發自內心的感謝,就讓大家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也更加明白駐臺記者真實記錄、客觀報道的重要性。


 

  在臺灣這三個月,于我是一次畢生難忘的經歷和鍛鍊,也更深切體會到駐臺記者肩負的責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