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學者為兩岸綠色能源産業交流合作提出五點建議

2009年07月11日 19:2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7月11日長沙消息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1日下午舉行兩岸經貿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臺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所長黃鎮江為兩岸綠色能源産業交流與合作提出五點建議。

  黃鎮江表示,強化兩岸綠色能源産業合作,將可共同提高兩岸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兩岸綠能産業合作具體建議如下:

  一、建立兩岸常態化綠能産業交流及合作機制,定期召開兩岸綠能峰會。目前臺灣經濟部門所推動“搭橋項目”政策,係以建立一産業一平臺的模式,從個別産業開始,舉辦兩岸産業交流會議方式搭建雙邊溝通的橋梁。建議將現有“搭橋項目”提高層級、擴大基礎、深化合作、拓展領域,也就是搭建一座兩岸綠能産業合作與交流的大橋,將兩岸共同且有興趣的綠能産業均納入其中,一起討論,初步建議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以及電動車輛等列為兩岸年度綠能峰會主要議題,借由年度峰會召開,積極且深入探討兩岸綠能合作中出現的機會、問題、與對策,以及兩岸在推動全球綠能市場合作中的協調機制。

  二、簽署兩岸綠能科技與産業全面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兩岸共建綠能産業鏈,優化兩岸産業佈局; 兩岸共建綠能産業聯盟,進行同構型技術研發,加強産業策略研究與人才交流,建立兩岸綠能資訊平臺;兩岸共建綠能專利庫,建立智慧財産權互惠機制,達成共識,實現雙贏;兩岸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共同訂定綠能産業標準,實現兩岸綠能標準化組織的合作;兩岸共同設置綠能檢測驗證平臺,展開檢測技術、測試方法及檢測設備等研究,實現檢測結果互認。

  三、研究設立兩岸合作的“綠能科技櫥窗”。研究在適當地點設立兩岸合作的“綠能科技櫥窗”,共同推動成熟綠能産品之應用,如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以及研發階段産品之示範,如氫能燃料電池等綠能産業。以金門為例,擁有獨立電網,人口與機動車輛數量適中,非常適合建構成為兩岸甚至是全球綠能櫥窗,可以集合兩岸科技與智慧將金門建設一個無油的綠能島,所有電力來自於再生能源,所有照明採用LED,所有車輛改用電動車,藉以彰顯兩岸在綠能科技方面的實力。

  四、建議優先採購臺灣綠色産品:大陸公佈的4兆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建議用於綠色項目者優先採購臺灣綠能産品,如太陽光電與LED照明等。

  五、研究選擇適當時機,成立“兩岸綠能合作發展基金”,致力於兩岸有共同需求的綠能技術研發與綠能産業升級事項,以及共同關心的能源安全、能源開發、能源基礎建設等。

  黃鎮江表示,全球金融海嘯下,兩岸綠能産業都遭受到了重創,此時若能加強合作,意義將更為巨大。短期來看,兩岸合作開發利用綠能有助於經濟復蘇,例如企業提高能效後可以降低成本。而從長遠來看,一旦綠能技術獲得突破,將可降低對海外石油的依賴程度,其進口需求減少,國際石油市場的需求壓力也會隨之減少。可以預見,一旦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綠能産業極有可能像上個世紀的資訊産業一樣快速發展,成為全球主要經濟成長動力來源,同時會快速帶動相關行業進步,借由兩岸推動經濟成長模式的轉變,進而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在此過程中,兩岸除了要大量投入人力和財力之外,最重要就是要合作研究開發先進的綠能技術,並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這些技術和産品,藉以形成全球綠能經濟新重心。(雲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