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佛光大學藝術所所長林谷芳談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

2009年07月11日 17:4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11日下午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分論壇上,來自臺灣的佛光大學藝術所所長林谷芳發表演講,介紹了中華文化在臺灣如何通過生活得到傳承。 (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7月11日消息 在11日下午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分論壇上,來自臺灣的佛光大學藝術所所長林谷芳發表演講,介紹了中華文化在臺灣如何通過生活得到傳承。

  林谷芳認為,臺灣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比較一貫,帶有持續性的。

  林谷芳認為,對傳統文化,我們可以有博物館式的保存,櫥窗式的展現,階層性的傳承,但這些都是片面、局限的,相對於此,臺灣的中華文化傳承則較為全面。

  林谷芳指出,中華文化在臺灣之滲入生活,還可以自兩面觀之:一是它的人間性本質,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實踐的可能性;一是它遍及各個階層。即使琴棋書畫,在臺灣也非被特別標舉為專業,它是生活中自然之事,許多人學此,也不以習得一種才藝切入,而是一種生活。

  林谷芳説,生活使臺灣發展出不同於日本的精緻茶藝與中華花藝,生活使許多人回歸純樸自然,生活也使志工成為許多人的生命選擇,在這裡,董事長與工友、教授與計程車司機可以成為“道友”。生活也使臺灣社會“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陋巷之中,就有春天”,臺灣文化的“藏富於民”也是它相對於其他地方的一個特色。

  林谷芳指出,生活,是全面的,有形而下的需要,有形而上的追求,有傳承過去的,有應對將來的,而中華文化傳承在臺灣的生命性與生活性,乃使它出現的樣態不可能是完全復古的,以傳統應對當代在臺灣更絕非理念之事,它是生活之事,也因此,談傳統文化如何有機地切入現代生活,臺灣乃可以提供一個重要的參照。(雲鵬)

 

 

  嘉賓背景資料:

 

  林谷芳,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現任臺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1950年生,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讀佛書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1968年進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畢業後隱于市修行,1988年出而從事社會性的文化工作,始終以民間身份參與臺灣的各種文化建設,2000年淡出文化界,回歸禪者本務,教授禪宗。其論著彰顯“道藝一體”生命觀。主要著作《諦觀有情——中國音樂裏的人文世界》、《十年去來——一個臺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禪,兩刃相交》。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