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本網特稿:兩岸晴雨三十年 艱辛曲折仍向前

2008年12月11日 14:4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11日消息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樂美真今天在本網發表獨家專稿,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年之際回顧了中國和平統一事業三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指出“從隔絕到交往,從交往到商談,從商談到共同和平發展,最後邁向統一,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兩岸路線圖”。

  全文如下:

  中國俗語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過去了,臺灣海峽東西兩岸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曆程同步前進的中國和平統一事業又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讓我們從三十年的時空跨度裏進行一番縱向思考,或許能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我從1978年12月調到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經歷了對臺工作三十年的全過程,撫今追昔,思前想後,梳理概括如下:

  ——《告臺灣同胞書》是三十年和平統一事業標誌性的開端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同日停止炮擊金門。時至今日,當我們重溫這篇文告時,仍感受到它號角連營、振聾發聵的召喚和震撼力。之所以説是和平統一事業標誌性的開端,是因為在這之前一個月,中國發生了幾件重大的影響深遠的事情,這就是中國共産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黨的工作重心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開闢了航程。同時,美國政府承諾對臺灣“廢約、斷交、撤軍”,中美兩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國際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調整了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同一天,鄭重宣佈:今天把臺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到具體日程上來了。《告臺灣同胞書》也明確指出:“統一祖國這樣一個關係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現在擺在我們大家的面前,誰也不能回避,誰也不應回避。”這是十年動亂之後,正式確立了在正確路線指引下對臺工作的方向。《告臺灣同胞書》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三通”的主張,希望兩岸進行各方面的交流。從這一天起,兩岸停止了炮擊,後來又停止喊話,我遠洋船隊順利通過了臺灣海峽。這一切都標誌著,和平統一祖國提到了新時期的議事日程和具體行動上來了。

  ——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概括了新時期的對臺政策

  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政策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這時親自負責對臺工作的鄧小平同志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及時總結、繼承了毛主席、周總理關於祖國和平統一的思想,對臺灣工作進行了新的思考,並果斷地在當年1月30日訪美時宣佈:“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歸回祖國,我們將尊重那裏的現實和現行制度”。産生了“一國兩制”的最初構想。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同志在一次同客人談話時説:“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種制度是可以允許的,他們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也不破壞他們那個制度。”這就首次把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想概括為“一國兩制”。到了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講到香港問題時,更加系統完整地闡述“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政策。我們從《鄧小平文選》前後近十年的文章裏,可以歸納為以下十點:

  1、“一國兩制”是解決爭端的和平方式、談判方式、不要戰爭的方式,是一個解決爭端的出路。用這種方法解決爭端是可行的,是各個方面都能接受的。
 
  2、“一國兩制”是兩種制度在一個國家之內長期和諧共存,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是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某些問題。

  3、“一國兩制”是從尊重現實出發,根據臺灣和香港、澳門的歷史實際情況,要繼續保持它們的繁榮穩定而提出的。

  4、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制度主體不變的前提下,在小區域和小環境內實行資本主義,這樣更有利於社會主義、有利於不同地區的發展。“一國兩制”要講兩個方面。

  5、一個國家是前提,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在臺灣問題上不能承諾排除使用武力。

  6、解決臺灣問題,其政策比對香港的政策更寬,允許臺灣保留自己的軍隊。

  7、“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計,不是感情衝動,不是玩弄手法,是長期的國策。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

  8、“一國兩制”是説話算數的,是有保障的,中國是信守諾言的。“一國兩制”已載入政府工作報告,是很嚴肅的,香港基本法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一國兩制”是能夠行得通的,一旦對政策了解了,是完全有信心的,要相信我們中國人是能幹得好的。“一國兩制”是中國提出來的,這就叫做中國特色。

  9、“一國兩制”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把經濟搞上去是真正治本的途徑。中國的形象、發展的趨勢和前途在大陸。政局穩定、政策穩定,政策見效,就能達到預期目的。

  10、“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有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事情。要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總結經驗。

  三十年過去了,我們從“葉九條”、“鄧六條”到“江八點”和“胡四點”,這些政策裏,看得出無論黨和政府更疊和換屆,對臺政策是一脈相承的,理論基礎和源頭都是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思想精髓。三十年過去了,我們可以毫不自誇地説,我們做到了政局穩定、政策穩定、政策見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論風雲變幻,堅持這個政策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趙靜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