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國土資源部:災區發現34個堰塞湖 將採三措施防潰堤

2008年05月22日 15:1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滑坡協會成員殷躍平回答記者提問。

  台灣網5月22日北京消息  今天下午1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贠小蘇介紹了國土資源部門防範次生地質災害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滑坡協會成員殷躍平介紹了對34個堰塞湖主要採取的三個方面措施。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殷躍平先生表示説,地震發生以後,我們一直對34處堰塞湖高度重視,因為在龍門山地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地震以後堰塞湖潰壩引發的災害,例如1933年的茂縣地震。現在對34個堰塞湖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調查與監測。地震發生以後,我們動用了航空遙感等手段,通過高解析度的圖像查清堰塞湖的分佈。當然在比較強的余震以後,也可能會新生一些堰塞湖,數量會有所增加。

  另外,監督評價體系:堰塞湖的問題,一個是水位上升的情況,另一個是壩體的結構。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塊的石頭形成的,像德陽綿竹上面的天池鄉堰塞湖,這是由厚的大塊石組成的,我們認為潰壩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比較鬆散的物質構成的堰塞湖就比較危險。

  第二,堰塞湖的評價難度很大,所以我們現在採取了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響比較大、位置比較低的居民儘快地轉移到比較高的地方,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第三,工程設施。對一些施工條件比較好的、難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我們採用了挖掘等方式,在北川北邊的沙壩村採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青川縣也採取了這種方式,效果非常好。(季水)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