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劉雲山論述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26日 10:3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

  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用“六個緊緊圍繞”深刻闡釋了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思路,從四個方面系統總結了35年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國防和軍隊改革、從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具體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內容十分豐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點,著力領會精神實質、掌握核心要義。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就是指引、就是遵循,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促進思想的統一,匯聚改革的力量。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凝結實踐經驗、著眼未來發展,揭示了改革的方向,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目標相適應、相銜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引領,也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

  這個總目標,強調的是基本制度的堅持和完善,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長期奮鬥的根本成就,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發展著的社會主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我們通過深化改革,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更好地促進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相適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活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指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次全會在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把國家制度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具體化,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治國理政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我們不斷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要求我們不斷推進治理能力建設,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準。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既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全會的要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而政府和市場關係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兩者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什麼樣作用。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從黨的十四大、十五大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也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這次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雖只有兩字之差,但實質上反映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當然,強調市場不是不要政府。大家可能注意到,《決定》有這樣明確的表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發揮政府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人民福祉是中國共産黨的不懈追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果維護公平正義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比較好的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危及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和價值取向。只有做到這一條,改革才能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才能贏得更加廣泛的支援和擁護,獲得深厚的源泉和持久的動力。

  實現公平正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主要還是取決於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應當看到,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發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範、政策支援加以解決的。這就要求我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要加快制度機制創新,切實把“蛋糕”分好,改革那些不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抓緊解決那些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更好地保障人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這次全會還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把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體現到各項具體改革措施中,從根本上抓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落實好這樣的要求,就能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開關和目的,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提出的“三個解放”,既闡明瞭改革的條件,又明確了改革的目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每一次改革的重要突破,每一次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的。解放思想激發出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創新的改革舉措。改革遭遇的堡壘越堅固,涉及的利益關係越複雜,就越要拿起解放思想這個武器,以思想的新解放開闢改革的新境界。

  社會生産力和社會活力能否充分釋放,是檢驗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改革要求和舉措千條萬條,最終都要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來體現。我們要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讓人們相信社會主義,就要在發展社會生産力、增強社會活力上高出一籌、勝出一籌。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既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社會生産力發展、束縛社會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和帶動其他各領域的改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全會突出強調,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改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實際運用,是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我們立足國情深化改革的一個必然選擇。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從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6個方面,對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創新性的政策措施。人們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都得到回應,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難點問題也有比較管用的解決辦法。這就要求我們按照全會要求,緊緊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和主軸,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把經濟體制改革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會在對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的同時,對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作出全面安排,強調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會還就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部署。在上述這些領域的改革新舉措,有的在全會公報中作了表述,更多的是在全會通過的《決定》之中。應該説,全會提出的這些重要改革措施都是很有力度、富有開創性的,都需要我們很好地領會和把握。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黨是改革的倡導者、推動者、領導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涉及許多重大關係的協調和處理。加強黨的領導,履行好各級黨委的領導責任,關係到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關係到整個改革的進展成效。有了黨的堅強領導,就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確方向,就能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就能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既包括提高黨領導改革、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準,也包括深化黨的建設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全會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會還從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強化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等方面,對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貫徹落實好這些部署,要求我們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學習調研,不斷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力,不斷提高改革決策水準;要求我們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式,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要求我們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緊構建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造就更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體制機制,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要求我們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更好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