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社評:有腐敗真“猛料”,去網路監督專區

2013年04月20日 11:0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各大網站昨天同步開設網路監督專區,連結5個官方舉報網站。舉報人只要點擊各網站首頁上的“歡迎監督,如實舉報”字樣,即可進入舉報程式。這是國家對網路監督平臺的一次重大推進和升級,它對應了社會反腐敗的願望以及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

  網際網路已是中國最活躍的資訊集散地,也是影響巨大的意見表達場。反腐敗既是網路資訊長盛不衰的議題,也是網際網路上的突出民意。國家加強對網路反腐的渠道建設,必將促進反腐敗的豐富資源轉化成這項事業的現實力量,它的方向和目標準確性都值得高度肯定。

  我們希望,這一重大渠道建設能與國家核心紀檢部門的線下工作形成高度配合,群眾的實名舉報得到更快、更細緻的回應。這將鼓勵社會通過網路平臺反腐敗的熱情,增強公眾信心。網路反腐渠道的發展和完善將提高反腐效率,降低揭露、追究腐敗分子的社會成本。

  一個時期以來,網際網路對“表哥”、“房嬸”等腐敗官員的揭露十分奪目,顯示了網際網路反腐敗的特殊功效。一些揭露的有效性激發了人們參與反腐敗的積極性,形成群眾眼睛“無處不在”的強烈印象,因而對腐敗分子構成嶄新的威懾。

  然而這種“撞上就撞上了”的網路式監督畢竟有很大局限性。紀檢部門2012年處理了數十萬起違紀行為,而微博揪出來的貪官“屈指可數”。紀檢部門無疑是中國反腐的絕對主力,迄今的網際網路反腐雖給社會印象深刻,但成功的數量太少,尚不具備機制意義。

  實事求是説,微博反腐的最大貢獻是製造了聲勢,展示了民意。它在本質上仍是輿論層面的監督,本身不具備發展成為實際追究腐敗分子穩定渠道的能力。當一些人試圖無限擴大微博在這方面的權力時,難免“泥沙俱下”,造成人身攻擊和侵犯隱私權等借勢氾濫。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