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國家級貧困縣強徵數千畝農田造湖 毆打護田農民

2013年04月18日 09: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10日,“走向淮河”項目部仍在施工。本報記者 宋廣輝攝

4月10日,“走向淮河”項目部仍在施工。本報記者 宋廣輝攝

  佔地5000畝的人工大湖,説幹就幹,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沒有人懷疑地方領導幹部的膽量。在違背農民意願的情況下,數千畝耕地被縣政府以低廉價格強行徵走。

  保護莊稼的農民,近日遭到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圍毆,受傷的受傷,被抓的被抓。

  據估算,這個65萬人口的貧困縣,一年的用地指標一般不會超過600畝,而4995畝的一個項目,幾乎用去了該縣9年的指標。記者查詢國土資源部的網站還發現,該縣2012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地計劃裏,這個項目掛牌出讓的土地面積只有不到1000畝。

  這一切發生在淮河之濱,該縣的名字,就叫“淮濱”。

  小縣造大湖,夾帶“別墅區”

  4月10日,河南信陽淮濱縣“走讀淮河”項目工地,幾十輛推土機轟鳴著,燦黃的油菜花被推土機肆意蹂躪。一些村民站在路邊,望著自家的莊稼被毀,只能在口頭上和鄉親們交換彼此憤怒的心情。

  五千畝土地,一眼望去空曠無垠。在當地村民、韓營村人陳大海(化名)的帶領下,本報記者才找到幾幅項目公示牌:

  “走讀淮河”項目被稱為信陽市十大重點旅遊項目,佔地約5000畝,水面面積1700畝,概算投資5.3億元。該項目旨在“將千里淮河濃縮在淮濱,打造集文化展示與體驗、旅遊休閒與觀光、商業開發與生態居住功能于一體的淮河文化集中展示地和淮河文化産業集聚區”。

  本報記者拿到的“走讀淮河”項目工程圖紙顯示,該地塊的中心,是將良田開挖成湖,湖心及湖邊,則開發若干旅遊項目;而湖區北側及南側的大片土地,合計約佔5000畝土地的近一半面積,則為“居住區”:南側為“居住區”,北側是“高端居住區”。在一冊彩色的“走讀淮河項目平面規劃圖”中,北側的高端居住區則被直接標為“別墅區”。

  淮濱縣地處河南東南部,與安徽交界,淮河干流從縣城的南邊流過。這麼一個蘊含著巨大財富與想像力的“湖”,多年前就已進入信陽及淮濱主政官員的腦海。

  2011年的信陽當地媒體報道稱:“作為中國重要地理標誌的淮河,在信陽的經濟發展中,一直沒起到應有的作用。相比于建造中國地理分界線公園的江蘇淮安市,信陽市沒有利用好這塊金字招牌。這一次,信陽市委、市政府決心補上這一‘課’”。

  當年淮濱縣旅遊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信陽媒體:“淮濱縣2011年招商引資項目中,有一個走讀淮河項目,投資總額39000萬元,建設佔地5000畝。”

  在河南省會鄭州市,國家級開發區——鄭東新區正在建設開發龍子湖,其水域面積1709畝,該“走讀淮河”項目的水域面積與之相當;龍子湖規劃湖體面積2736畝,而“走讀淮河”項目旅遊設施建設用地(含水面)約3300畝(其餘千余畝是“居住區”面積)。

  據官方統計數據,全市人口982萬人,2012年GDP為5547億元;淮濱則是人口65萬的小縣,還是享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國家級貧困縣,2012年GDP為103億元。

  造如此大湖,只有引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淮濱縣之財力,甚至連座橋都“造不起”。據新華社報道,2003年,淮濱縣與鄰縣安徽省阜南縣聯合修建方集洪河大橋,至2012年,淮濱縣段的橋體仍未修建。面對媒體質疑,淮濱縣政府負責官員答覆曰:“任務重”、“缺少資金”。

  據《信陽日報》報道,2012年9月,“走讀淮河”項目規劃設計評審會召開,12月9日,淮濱縣政府與河南信房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房置業”——記者注)簽訂《開發合作框架協議》,淮濱縣政府委託信房置業投“走讀淮河”項目開發建設,建設總工期為兩年,信房置業首批出資兩億元人民幣,作為項目的啟動資金。

  而政府主導的徵地工作,早在2012年年初就開始啟動。據城關鎮任堰村、臺頭鄉韓營村村民介紹,2012年秋季,“走讀淮河”項目所屬三個鄉鎮七個行政村的土地補償款,已打到農民的銀行卡上。

  韓大海告訴記者,鄉親們拒絕接受銀行卡,因為卡不是自己辦的,卡裏的錢,也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只想保護自己的耕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