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白岩松質疑地方政府:難道井蓋也要李克強來管?

2013年03月27日 08:06 來源:央視 字號:       轉發 列印

  白岩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湖南長沙一直被稱為“中國娛樂之都”,但是這幾天發生在長沙的一個事件,讓人們感覺與娛樂完全無關,而是難過、悲傷,還有很多擔心。剛才這樣一個短短的片子當中,有一個女孩哭的非常厲害。那天晚上九點多,她22號晚上九點多,當時長沙在下大雨,她跟她的同伴21歲的姑娘楊麗君在走,突然間身邊的楊麗君撲通一聲就不見了,被一個沒有井蓋的井給吞噬了,幾天的時間裏,她都緩不過來,現在需要給她進行心理支援。

  21歲的小女孩楊麗君是在北京的民族學院來讀珠寶鑒定專業,因為離畢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回湖南老家找工作,但是意外突然發生了。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悲傷的現場。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媽媽,我還在外面玩,晚上回家再跟你仔細説。

  解説:

  “媽媽,我還在外面玩,晚上回家再跟你仔細説。”遠在老家邵陽的母親當晚再也沒有等到女兒的電話,今天距離楊麗君掉入無蓋泄水井已經過去了四天,仍在進行的救援給每一個關心這一事件的人還殘留著一線希望。根據消防部門的消息,目前對於沿線下水道的搜索工作已經結束,但仍有海事部門組織船隻在湘江上巡查、捕撈。另外參加搜救的湖南省紅十字藍天救援隊,今天也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湖南省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

  我們早上有隊員沿著河堤進行了一次排查,然後下午兩點到五點半左右,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排查,沿著湘江搜尋也沒有發現什麼。

  解説:

  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撐下去,面對媒體的採訪,楊麗君的母親傅女士表示,在沒有找到女兒之前,她不能倒下。今天在微博上關注楊麗君的討論已經超過30萬人次,面對悲劇,大家和傅媽媽站在一起,期待著奇跡可以發生。

  記者:

  現在我們看到她(楊麗君)的朋友一直是躺在這兒,情緒特別激動,現在已經昏厥了。

  解説:

  3月22號晚上,長沙暴雨,涂家衝華升大廈旁的赤黃路上,這個瞬間失去自己同伴的女孩失聲痛哭。

  吳先生 目擊者:

  突然另一個女孩子在那裏叫,就説她的朋友掉下去了,她當時跟我們説,她還在跟她朋友説話,話還沒説完,她朋友就已經不見了。

  解説:

  整整四天,突發的災難,讓芬芬(音)的心理受到了重創,對於芬芬來説,長沙芙蓉中路涂家衝附近也許是一個永遠都不願再靠近的地方,而面對楊麗君的遭遇,我們卻有必要回到現場了解一下周圍的環境。

  據現場目擊者稱,出事水井距離人行道不到一米,大雨當晚地面積水已經有近三四十釐米,如果不留意根本看不到井口。換一個觀察角度,事發地點位於一個大的斜坡下面,當時坡下的雨水已經漫過膝蓋,而這種情況在這裡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吳先生:

  基本上每次突然性的大暴雨都會積水很深這下面。

  解説:

  根據去過現場的記者描述,在距離事發地不到50米的地方,也有一個下水井蓋半掩著,而了解地形的市民説,事發的下水道有三米多深,下水道口距離湘江不到三四公里,如果沒有阻力,十到十五分鐘不到,就會被衝到湘江裏。

  龔承平長沙天心區宣傳部副部長:

  下水道的蓋子非常重,但是水的壓力也非常大,這樣把它衝開的。

  解説:

  暴雨之中,井蓋去了哪,長沙天心區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強調説,事發當天雨勢很大,地面積水近50釐米,過多過急的雨水把下水道井蓋衝開了,是被衝開的,絕不是人為的。然而井蓋丟失只有這一個原因嗎?井蓋丟失只有這一個地方嗎?事情發生之後,有記者在長沙市暮雲鎮馬路上走訪,走了1200釐米,數出30個井,其中16個沒有井蓋。

  白岩松:

  長沙方面傳來的消息,雖然已經四天的時間過去了,但是搜救行動依然沒有停止。大家明明知道可能希望越來越小了,但是依然要給父母一個交待。在這裡還是要向所有參與搜救的人員來致謝。但是另一方面一個問號也會越來越大,如果能像這四天搜救這樣這麼執著、這麼不放棄、這麼認真去做好,日常城市井蓋的管理和地下管網的管理,這種悲劇會發生嗎?這個問號還不僅僅給長沙,給中國所有的城市。

  我們現在可以回到這個畫面上,在這個照片上,這個就是吞食了楊麗君的黑洞,雖然我們現在依然願意去相信奇跡能夠發生。其實有很多意外事件發生的時候,如果它僅僅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們可能會替當事人感到難過,而且會極度地同情他。但是有些事情如果意識到這不一定是小概率事件,我們也都可能在不同的城市成為另外的楊麗君的時候,那就不僅僅是同情了,而還會有擔心、恐慌在這裡頭,我們還是回到這樣一個畫面,這一個黑洞,我們每一個人都太熟悉了,它簡直太多了。從這個吞食楊麗君的黑洞,正對著人行道的臺階,下大雨的過程中躲都躲不開,因為根本看不到積水底下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從這個黑洞到長沙的湘江只有3.3公里,在3.3公里過程當中,有45個這樣的井口,密度多大。還可以説一個更大的密度,廣州這座城市有多少個井口,一百萬個,人們常説不怕意外就怕萬一,如果説萬一都是小概率事件的話,一百萬個井口,這個萬一就是一百,很多人會想到這是我們生活的城市。

  同樣是吞食了楊麗君的這個井,下去兩米之後不再是一個水泥的概念,而像是一個地下河流一樣,直接連接著湘江。而且有人會説這個井蓋會不會是偷走的,但是據當地媒體的報道,在不遠處的一個報刊廳那兒看到了這個井蓋,可能是被地下下雨的時候水衝過來的。是不是井蓋太輕了,或者存在其他的一些問題等等,目前為止這一系列的問號簡直太多了,但是問完這麼多問號的時候,都會一方面在牽掛著楊麗君,另一方面在想,我們是不是也會成為楊麗君。因為這樣的事情不是長沙這一座城市所擁有的。接著往下看。

  (播放短片)

  解説:

  楊麗君事件發生後,不同城市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自發參與一場隨手拍的行動。

  孫先生微博隨手拍丟失井蓋爆料人:

  長沙這個事情沒有出來之前,偶爾也會看到,但是不會太在意這個事情,但是沒想到這個井蓋會是這麼嚴重,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後果這麼嚴重,所以這個事情過後比較關注,走在路邊一般都會去留意一下,交通比較繁忙的地段有沒有缺井蓋的現象。

  瞿先生微博隨手拍丟失井蓋爆料人:

  一開始以為會有人管,因為它有環衛的工人,把它遮起來,平時晚上有車可能也比較危險,後面不是星期五,那個女孩子不是掉下去了嗎?結果我看了一下,怎麼還這樣,我就趕緊,今天就發了一張。

  解説:

  做一個城市的主人翁,面對少則幾萬個、多則上百萬個井蓋的城市,一個人的隨手拍也許可能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而城市的管理者更應採取行動。楊麗君事件發生後,一切地方也展開了對城市井蓋的檢查,檢查結果並不樂觀,甚至有些觸目驚心。

  2013年3月26日《央廣新聞》:

  在(合肥)廬州大道與南二環交口東南側的人行道上,一個窨井正張著“口”,有兩米多深,井裏也是積滿了水,水面上漂滿了垃圾。負責該路段保潔的郭大爺説,這些井原來都是有蓋子的,但去年被人偷了,之後就一直無人來補上。

  解説:

  “一個井蓋可以考量一座城”,面對發生在長沙的事件,有媒體用這樣的標題衡量著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井蓋管理責任模糊,有效防護缺失,再加上雨天沒有及時擺設警示標誌,這一系列所謂的疏忽,在一場悲劇後的排查中再次集中暴露。摸底、處理、補救,各地不斷發生的悲劇,讓生命在一個龐大的城市裏顯得越發脆弱。

  字幕提示:

  2010年5月4日廣州一女生在暴雨中,墜入下水道身亡。

  2011年6月23日北京因汽車雨中熄火,兩個男青年推車時墜井身亡。

  2012年3月16日大連一女子墜入熱力井身亡。

  2013年3月12日廣西一5歲男孩搬開一個排污井上的木板子,不幸掉入遇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