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理論、教育、文藝、出版及社會工作者寄望全國兩會

2013年02月28日 16:3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文化強國成時代強音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激發了全國人民空前的熱情。兩會在即,理論、教育、文藝、出版及社會工作者紛紛訴説心願,表達對文化強國的期許,暢談對精神文明的熱望,滿懷信心走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燦爛春天。

  期盼1

  核心價值入生活理論熱點連群眾

  孫偉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新的表述,即“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黨在文化建設方面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我們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目前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權威論述在教育、宣傳和普及方面的操作性不夠強。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綱要》,就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途徑、載體、方式、方法等提出指導性意見,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融入生活。

  孫樹平(北京市西城區社科聯常務副主席、博士):在做基層理論普及工作中,我們感到,基層群眾對科學理論的需求十分強烈,只是因為理論比較抽象,如果找不到和實際的結合點,往往就看不懂、用不上。以《理論熱點面對面》為代表的通俗理論讀物在科學理論和普通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成為基層理論工作者的好幫手。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論讀物,不斷提高科學理論的生命力、説服力、親和力,讓科學理論贏得人們的信任,真正走進普通群眾的生活。

  期盼2

  電視節目追求“正”與“好” 文化惠民兼顧“軟”和“硬”

  張雅文(黑龍江省作協名譽副主席):由於自己是讀書人,看電視時總會想:這麼多的頻道,這麼多的欄目,是否有讀書類的節目啊?我就在數十個電視頻道中尋找,很遺憾,只找到一個,而且還在中午時段,時長只有15分鐘。如今,電視臺一味追求收視率,要娛樂、搞笑,要吸引人們的眼球。一個低俗的電視節目,可以賺到億萬人的關注,可它並不能提升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質。當前我國的文藝創作在國際上影響力越來越大,繁榮文藝創作不能總是盲目地追求數量上的“多”與“大”,而是要追求品質上的“好”和“正”。

  劉濤(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當前,各地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滿足了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但我發現,“硬體”建設上去了,“軟體”跟進卻難以令人滿意,造成了“路修好了,但是路上車不多”的現狀。比如,農村電影放映活動大多是商業片或老電影,更多服務於消費和娛樂的目的,與農民生活、農村文化息息相關的當代農村電影還很有限。農家書屋建起來了,但一些農民文化程度不高,這就需要開發一些視聽教材,讓農民易於接受。農民體育健身器材有閒置的狀況,有必要定期組織相關主題活動,提高“硬體”設施的利用率。

  期盼3

  重視傳統美德人人奉獻愛心

  趙慶(東北義工聯盟陽光志願者協會理事長):道德建設應自上而下形成常抓不懈的長效機制,不能是一陣風,要持之以恒,比如學雷鋒活動。我們提出要以德為先,建立相應的評選體系和獎懲機制。要加強全社會尤其是孩子的孝道教育,孝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根本,尊老愛幼、感恩奉獻,每個家庭和睦,這樣才能最終促進社會和諧。希望兩會能重視家庭美德建設。

  黃朝暉(北京市慈善義工協會理事):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後,房山區某小學操場上滿是淤泥,塑膠跑道面目全非。要不是每天一批批志願者過去幫忙清理淤泥,學校都不能正常開學。我是北京市慈善義工協會的成員,跟協會的義工們也去幫忙了。我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這樣的組織引導有愛心、有精力的人去幫助困境中的人們,傳承並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

  期盼4

  全民閱讀成風尚出版業做大做強

  徐雁(南京大學教授,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多年來,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充分發揮了“暗香浮動、潤物無聲”的精神文明滲透力,社會成效十分顯著。如今,組建一個國家級的中國閱讀學會,以促進和推廣國民閱讀,整合和指導讀書日、閱讀節(月)乃至閱讀論壇等各種活動的時機已經成熟,且越來越為發展變化中的閱讀文化事業所期盼。同時,建議組織“十、百、千”(即中國當代十大藏書家、百位藏書人、千個藏書家庭)的評選活動,大力倡導和弘揚當代書文化。

  范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我國現有各類出版傳媒集團上百家,一大批骨幹企業不斷壯大,但目前也面臨一些難題需要解決。比如,作為文化傳媒集團如何進一步重視文化內涵、體現文化特性、滿足文化要求。這些集團大多是省市或地區的,如何突破地方保護的阻力跨地域發展。集團大多是從傳統出版單位演變而來,如何與科技進一步融合。走向國際舞臺的任務也相當繁重,如何支援其走出去。希望在這次兩會上能提出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決。(記者李亞彬、王國平、龔亮、杜羽採訪整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