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媒體盤點2012年影響百姓法治事件 週口平墳居首

2013年01月22日 14:53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正義網發佈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盤點去年影響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報告顯示——

  微博成反腐前沿陣地

  今天上午,檢察日報社發佈《法治影響生活2012中國法治藍皮書》,盤點了2012年影響中國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

  其中,在藍皮書反腐篇中,自稱“被迫受賄”的城管隊長王寶林、騙貸7億的農商行高管田軍、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原黨委書記李丙春等一批貪腐官員落馬敲響了反腐警鐘。藍皮書提出,目前炙手可熱的微博,已成反腐前沿陣地。

  法治是治國理政“基本方式”

  檢察日報社社長李雪慧表示,黨的十八大首次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首次提出領導幹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首次提出強化法律監督……眾多“首次”的法治元素,將法治建設提到一個新高度。

  李雪慧表示,目前,在憲法統領之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兩大程式法先後作出重大修改,使“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得到具體落實,確保公民實體權利以更公平合理的程式實現。

  利用網路反映官員腐敗逐年增加

  在藍皮書中,“無良官員頻遭秒殺:微博成反腐前沿陣地”列入網路篇。2012年,從表哥、房叔到重慶北碚區“不雅書記”雷政富,被曝向情婦寫“離婚保證書”的山東農業廳副廳長……被查官員大多因艷照、情婦、名錶等吸引眼球的“微博”東窗事發。

  據報道,5年來的39個網路反腐典型案例中,2008年2例,2009年3例,2010年7例,2011年8例,2012年19例,利用網路手段反映官員腐敗的現象逐年遞增。

  另據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網在滬聯合發佈的《2012年微博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廣受關注的15起真實的網路反腐案件中,通過微博舉報的共有6起。其餘9起案件中,微博雖然沒有直接充當舉報平臺,但是因其巨大的轉發量,對案情推動産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位門戶網站副總編輯鄧慶旭表示,每個網民心中都有一桿秤。4億微博網友産生了強大的推動力,推動了問題的解決,悄然推動著中國的進步。

  《2012年度中國法治藍皮書》

  反腐篇

  1.王寶林(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城管執法隊原隊長):兩年入賬2071萬,受審時稱不行賄得罪人

  2.楊洪(山西省靈石縣縣委書記,將石膏山改名為“仕高山”,寓意官運亨通):不過改名“仕高山”月余,因腐敗落馬

  3.李石貴(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原副市長):非法收受人民幣1536萬元、1萬美元、黃金2公斤

  4.田軍(原北京農商行商務中心區支行行長):和其他銀行高管共同騙貸7億

  5.黃曉明(原浙江嘉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為兒子移民“借”了180萬,因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國家直接損失1345.4607萬元

  6.李丙春(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原黨委書記):手錶牽出億元“土皇帝”,4年時間貪污3887萬餘元,挪用公款約1.6億元

  7.張遠周(原廣東省始興縣水利局局長):稱招供時“出現幻覺”

  8.李文志(山東省臨沂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原處長):曾説“清正廉潔向我看”,多次收受他人現金、購物卡、銀行卡及手錶財物

  9.門樹廷(長春大學原副校長):受賄近千萬建“山莊”

  10.肖明輝(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規劃局原副局長):“傑出青年”收受千萬“好處費”

  11.顧湘陵(長沙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斂財7000萬,房産16套,“技術型幹部”被情婦“連累”落馬

  12.吳小莉(上海公心工程建設監理中心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古稀老太”預發兩年後獎金露馬腳,貪污4600余萬元

  監督篇

  1.河南週口強制平墳:將違法進行到底?

  2.貴州畢節5名流浪兒童死亡:誰為非正常死亡負責

  3.鐵道部天價宣傳片:700萬回扣進了誰的兜

  4.法官“眼花”判錯案:眼花還是心黑

  5.信用卡全額罰息:“霸王條款”犯眾怒

  6.舉報人八年未獲安置:“慢待”英雄讓人寒心

  7.哈爾濱塌橋:在一片質疑聲中落幕

  8.評委公然索賄:職稱評審早已變味

  9.花費4000萬辦公樓成危房:三亞中級法院“如此裝修”10.貴陽流行“登報檢查”:法外處罰羞辱了誰

  新聞背景

  中國法治藍皮書,是由檢察日報社發起編制的中國“法治截面史”。該書將每年法治生活中顯現出來的、對百姓生活産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進行梳理,精選出標誌性的人和事。自2005年起,已連續8年發佈,記錄了每一個年度中發生的重大法治事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