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政法大學副校長:法治中國首先是領導幹部守法

2013年01月08日 11:10 來源: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政法電視電話工作會議上,履新不久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提出要推進法治建設,建設法治中國。

  孟建柱表示,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偏離法治軌道,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新的矛盾。

  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加強法治建設貫穿于政法工作的全過程”,政法機關作為執法司法機關,要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為根本任務。

  “法治”正濃墨重彩地走進公眾視野。

  建設法治中國

  從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始,法治越來越舉足輕重。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行憲法公佈實施30週年大會上也特別強調,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看來,中央決心推行法治,並且部署了具體舉措,這體現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新思路。

  “法治中國就是大家都守法。”馬懷德認為,老百姓要守法,但首先是領導幹部守法。領導幹部是社會的精英,他們能不能率先垂范,直接關係到全社會的法律意識能否確立。

  十八大報告提到,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要求領導幹部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

  “以前,有的幹部打電話、遞條子過問一些案件的辦理情況,這本身不是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瀋陽市綜治辦主任董開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在觀念上改思維、在行為上改方式,“雖然約束多了,但必須適應法治的要求”。

  加強領導幹部法治培訓

  在今天的會議上,孟建柱要求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

  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目標。其中,既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治培訓,也要深化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

  馬懷德表示,過去的普法是針對老百姓,沒有對領導幹部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次提出了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執政,十分重要。

  “領導幹部如果能嚴格依法辦事、公正地審理案件、依法行政,跟他們打交道的老百姓也會感受到,會很好地依法維權。”馬懷德説,依法維權本身是百姓義務,為何現在靠群體性事件、鬧訪來維權,而不是理性的依法維權,跟政府的不依法辦事有關係,也跟社會所引導的方向有關係。

  “統一的良好規則,得到全社會的一致遵循才叫法治。”馬懷德説。

  最核心的是執法問題

  “從十六大以來,我們一直在健全整個監督體系,比如建立問責制和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等。這些制度對監督行政機關和公用企事業單位依法辦事起了很大作用。”馬懷德説,無論是問責制還是政務公開,都要取決於法律的支撐。建立有法律基礎支撐的監督體系,才能使監督效果更加有效。

  馬懷德認為,2011年全國人大就宣佈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了。如今該有的法律基本都有了,立法環節只能説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過程中如何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讓法律更加符合民意,體現民意,能夠確立法律的權威,發揮法律的效益。

  “建設法治中國,最核心的是執法問題,即法律的實施。”馬懷德説,有效的實施法律,需要改革現在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一套新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

  馬懷德認為,現在考核政府領導、黨委領導工作做的好不好,關鍵是看GDP發展的好不好,社會的穩定做的到不到位,但沒有把法律的實施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而他設想的這個體系中,法律實施應佔很大的比例,要成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

  在馬懷德看來,法律實施是各個層面的,比如食品安全、行政訴訟、行政復議、治安管理處罰、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方面。所有的法律實施的狀況都可以有一個評價的指標,根據這樣的指標來判斷法律實施的好壞。

  馬懷德設想的理想狀態是,以後任用、提拔幹部或是晉陞、獎懲幹部,就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好壞,而不是僅僅看經濟發展指標。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