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安徽省岳西縣,滿目是鬱鬱蔥蔥的群山,路過的鄉鎮村落,幾乎都有河溪流經,流水清澈明凈。然而,生態環境優越的岳西也是首批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後曾經是岳西的真實寫照,所以當總書記報告中提到‘美麗中國’的概念時,我的感觸最深——‘美麗’二字的內涵太豐富了,只有發展得‘美麗’才能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義。”岳西縣姚河鄉黨委書記劉文祥説。
中共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並列的高度,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始謀篇佈局。報告同時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一經提出,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共鳴。
有分析認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狀態,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而是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劉文祥感慨地説,“過去誰能想到靠著青山綠水也能發家致富,農民都砍樹當柴燒了,甚至出現了植被破壞導致山體滑坡的情況。現在的岳西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和迴圈經濟,種植高山蔬菜和茶葉、辦起了體驗式生態旅遊,農民富裕了,也體會到了生態建設的甜頭。”
去年,岳西完成地區生産總值56.07億元,是“十五”末的3倍,其中綠色經濟比重佔76%,農村貧困人口相較十年前減少了近70%。“把生態環境保護好,讓生態具有競爭力,才能成就美好鄉村、美麗中國。”劉文祥説。
目前,中國已有多個省市提出了“生態強省”“生態立市”的概念,“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到建設生態文明,再到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貫穿中共執政的始終,並越來越清晰、堅定。
地處山區的貴州省提出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要把生態文明深刻地融入到“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和推動跨越”的主基調中去;擁有名揚天下“瘦西湖”景區的江蘇省揚州市,很早就提出了“生態立市”的理念,將生態視作最基本的民生和城市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王開玉説:“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科學發展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美麗中國’要求我們在發展中把家園建設的更好,這就必須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加強生態競爭力的發展。”
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政府層面的考核與把關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安徽省發佈《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首次提出打造“生態競爭力”,計劃用10年時間,實現全省生態競爭力比2010年翻一番,使城鄉居民喝更乾淨的水、呼吸更清潔的空氣、吃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良好的環境。
據了解,“生態競爭力”指標可謂是一種新的“考試”,而評判標準是老百姓的滿意度。指標的選取除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外,涵蓋了綠色經濟、資源效率、生態家園等方面,其中二級指標也同時涉及資源、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因素。
王開玉指出,從“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新的層次。僅有GDP中的數字和指標,難以表現出更多的內涵,可感可知的‘美麗中國’描繪出的“發展中的美麗”令人期待。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