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十八大代表:聽總書記作報告時流了5次眼淚

2012年11月09日 16:23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寧夏回族自治區代表團8日下午舉行小組討論並對中外記者開放,其中代表們就有關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等內容展開的熱議最為引人關注。

  “今天在聽胡錦濤總書記報告的時候,我流了5次眼淚。我為什麼會這麼激動?我剛才想發言的時候寫了一個標題叫做:做個中國人真自豪,做個寧夏人真幸福。”

  正在發言的人是十八大代表李健。8日下午,她所在的寧夏代表團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所作的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對於這份報告,李健説,有許多地方都令她為之動容。

  李健説:“美麗中國,在總書記的報告裏,不是電視臺的播音員,不是青年團的講演詞,我覺得一定會有一個美麗的中國。而且總書記用了一個詞生態自然,這個詞兒在國外是很平常的。我們和自然是一個生態的關係,我們是平等的。還有我們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身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研究所所長的李健多年來從事林業工作,關注生態建設。談到黨中央在此次報告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講述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她十分激動。

  李健説:“在總書記的報告的第八部分,用了二十分之一的篇幅,在64頁裏用了超過3頁的篇幅在講生態文明。我預料到我們將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大突破,但是我今天看到這份報告的時候依然淚流滿面。我沒想到在總書記的報告會把生態建設提高到這麼一個高的位置。”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部,這裡冬寒夏暖、乾旱少雨,大陸性氣候表現十分典型。由於深居內陸,寧夏經濟總量雖位於西部省份第二,但遠不及區位優勢明顯的沿海地區。特別是多年來,倚重資源和能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寧夏工業,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受金融危機影響,寧夏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積極進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今年前三季度,寧夏GDP增幅和居民收入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在回顧寧夏的發展情況時,回族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説:“寧夏這十年大家評價説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十年,變化最大的十年,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用三個數字就可以證明:這十年我們GDP增長了七倍,這十年我們的投資增長了十一倍,這十年我們的財政收入增長了十三倍。2011年我們城鎮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是17579元,年均增長12.8%,高於我們GDP12.5%的速度。中央要求在下一個五年居民收入要高於GDP增長,我們在前五年就已經高於GDP增長了。”

  寧夏在2000年以前就是連接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區。而近年來,作為中國伊斯蘭文化聚集地的寧夏更積極地打開對外窗口,憑藉自2010年起連續三屆“中阿經貿論壇”的成功舉辦,更進一步密切了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往來。寧夏也在實現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同時,成為“新絲綢之路”上的一道絢麗風景線。對此,王正偉説,感謝黨中央的支援,得益於中阿經貿論壇,寧夏走近了阿拉伯國家,同時也為寧夏的發展注入了動力。

  王正偉説:“通過經貿論壇的舉辦讓阿拉伯國家認識中國、認識寧夏,也使我們接近阿拉伯國家,接近對方。確實這三屆(論壇)成果還是很豐富的。有阿拉伯國家18位總統及領導人來寧夏看,122位部長來寧夏,5000多家企業來寧夏,3萬多家參展商來寧夏。搭建了一個大平臺,也促進了我們與阿拉伯國家大合作。同時也帶動了沿海各地區到寧夏來投資。”

  對於寧夏今後的發展,王正偉説,寧夏將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相信未來五年寧夏一定會發展的更好。(記者 陳雨)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