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美麗中國”首入報告 將是未來中國發展關鍵詞

2012年11月09日 14:4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胡錦濤在向中共十八大作報告時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美麗中國”的提法一經提出,立即在代表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共鳴。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也必將會成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提法,表明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任的精神。”有代表這樣高度評價此提法的重要意義。“美麗中國”在常人眼裏,不過是一個帶點詩意的概念。它如何會被寫入黨代會的報告,而且要如此濃墨重彩的表述?對於未來中國的發展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指導作用?解答這些疑問,首先還是要了解這一概念提出的現實和歷史背景。

  從現實來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種制約首先是資源的限制,粗放式發展是以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消耗為代價的,對礦藏、水利、電力、森林資源高效開發,可以讓中國迅速實現溫飽。但要實現富裕和發達,現有的資源遠遠不夠,例如全世界的石油加在一起,支撐不了每個中國人去實現小汽車夢。

  因此,就像報告中所説的“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無論從自然的可承受能力,還是從公眾的可接受能力來説,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人與環境的矛盾,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而且,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也是影響未來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美麗中國”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卻並不完全陌生,是近些年中國共産黨執政思想的順延。回顧歷次大會對生態建設的提法:中共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迴圈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中共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並將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從概念變遷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發展的理念一以貫之,但具體目標更加明確,戰略地位越來越高。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就清晰地表明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單純的生態保護、環境改善這麼簡單,而是一種發展理念的革新,會影響著發展思路的轉變。

  從“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到“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從GDP冰冷的“數字中國”,到可感、可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説明我黨的執政理念越來越尊重自然,越來越尊重人民感受。這是一個讓人備感溫暖的信號,也必將成為指引未來中國發展的新共識,凝聚億萬人力量,共同建設一個美麗的中國。(周龍)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