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新聞資料:兩會協商

2013年06月20日 08:5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將於十一月三日至七日率團訪問臺灣,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今年第二度兩會協商。陳雲林十月三十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這是兩會制度化協商進程中新里程的開始。

  回顧歷史,十多年來的兩會互動充滿曲折。

  兩會成立緣起,要上溯到一九八七年。當年臺灣當局開放臺胞到大陸探親,改變了兩岸近四十年隔絕狀態;隨兩岸交流迅速發展,攸關兩岸人民權益的一些棘手問題逐漸衍生。

  一九九0年和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海基會和海協會相繼成立,作為兩岸常設的授權機構,開始合作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兩會會長是汪道涵和辜振甫,前者是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資深黨員、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上海市市長;後者家世顯赫,是臺灣和信集團董事長、國民黨中常委,臺灣深具影響力的企業家。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兩會在北京就“海峽兩岸公證文書使用”和“海峽兩岸開辦掛號函件的查詢、補償”兩項議題進行首次事務性商談。

  一九九二年底,兩岸兩會以中國人特有的智慧,通過協商和函電往來,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共識成為兩會接觸的基礎。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的首次會晤,也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公開接觸商談。

  經密集協商,汪、辜二人在四月二十九日簽署《兩岸公證書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以及《汪辜會談共同協議》。

  一九九五年,李登輝借私人訪美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兩會接觸的基礎遭到損害,兩會商談中斷。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國際形勢、兩岸關係形勢出現新變化;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四日,汪道涵與辜振甫在上海再度會晤。第二次“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雙方達成了包括繼續進行政治、經濟等廣泛內容的對話及汪道涵會長應邀訪問臺灣的四項共識。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兩會在北京就落實四項共識交換意見,並就汪道涵九月中旬或十月初訪台達成初步共識。

  但就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分裂主張,兩會接觸的基礎再遭破壞,汪道涵訪台行程受阻,商談再次中斷。

  二000年,繼任的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僵局。

  二00五年辜振甫、汪道涵先後辭世。

  直到二00八年三月,承認“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在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勝出,新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出現新氣象,為兩會復談帶來契機。

  二0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當選臺灣海基會新任董事長;六月三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正式産生,原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被推舉為新會長。

  六月十一日,海基會代表團抵達北京,中斷九年的兩岸兩會接觸重新開啟。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會談,兩會簽署《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並就此後兩會制度化交流和未來協商議題規劃達成許多共識。(完)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