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新聞背景:海協會與海基會接觸商談大事記

2013年06月20日 08:52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時隔九年,備受矚目的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商談,隨著海基會代表團十一日抵達北京,即將拉開帷幕。回顧兩岸兩會接觸商談大事,歷程可謂跌宕起伏。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臺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攸關兩岸人民權益的一些棘手問題逐漸衍生。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一九九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臺北成立,一九九一年三月九日正式掛牌運作。一九九一年四月和十一月,時任國臺辦副主任唐樹備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陳長文就兩岸事務交換意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北京成立,為社團機構。

  隨後一年內,兩會合作處理了各類突發事件二十四起,建立起相當良好的協調關係。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兩會在北京就“海峽兩岸公證文書使用”和“海峽兩岸開辦掛號函件的查詢、補償”兩項議題進行首次事務性商談。雙方出現若干分歧,沒有達成協定,癥結就是一個中國問題。

  同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兩會在香港舉行商談,集中討論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問題,後來形成“九二共識”,這也為兩會商談和汪辜會談奠定了基礎。兩會隨後也就前述兩議題達成共識。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午,海協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間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會談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四項協議。

  從一九九二年三月到一九九五年五月,兩會共進行了十七次各種層級的商談,包括兩會負責人唐樹備、邱進益為兩會領導人的辜汪會談舉行兩次預備性磋商;兩會副秘書長孫亞夫、許惠祐舉行七次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協商;兩會負責人唐樹備、焦仁和舉行四次唐焦會,內容包括兩會會務、事務性協商議題和第二次汪辜會談預備性磋商等。

  一九九五年六月後,李登輝發表分裂言論,兩岸陷入兩年的危機。兩會商談亦告中斷。

  一九九七年五月,海協會委託香港船東會與海基會兩次協商七月一日以後的港臺航運問題,簽署紀要。兩會互動回溫。

  次年四月和七月,兩會副秘書長李亞飛、詹志宏兩次舉行汪辜會晤預備性磋商。九月,兩會秘書長張金成、許惠祐商定了汪辜會晤行程。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四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逾半世紀後再次踏足上海,率團赴上海、北京參訪。這也是第一位臺灣方面正式授權的代表近五十年來前來大陸。當日下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上海和平飯店“汪辜會晤”,雙方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及汪道涵應邀訪台等四項共識。

  隨後,兩會就汪道涵訪台舉行了兩次副秘書長級的預備性磋商。

  但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破壞。一九九九年七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拆毀了兩會商談基礎。二OOO年陳水扁上臺,拒不承認兩會“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持續陷入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

  二OO五年一月三日,辜振甫病逝于臺北。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汪道涵在上海去世。

  二OO八年,汪辜二老的未竟事業繼續綿綿向前,五月,兩會商定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應邀六月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宜進行商談。六月,原中臺辦、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出任海協會會長。十二日,“陳江會”將翻開兩岸交流新的一頁。(完)

臺灣頻道 臺灣政局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