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賈永輝

用“新南向”對抗“一帶一路”只會加速臺灣邊緣化

2017年07月13日 16: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所吸引之時,唯獨臺灣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並企圖用所謂的“新南向”來對抗“一帶一路”。然而,這種充滿意識形態的政治詭計,只會讓臺灣自絕於巨大的大陸市場和商機,加速臺灣邊緣化。

  蔡當局強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臺灣與大陸的經貿聯結,以及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其實,背後還是主要延續一貫的“逢中必反”。但是,先天不足後天不良的“新南向”時至今日,仍然是一廂情願和畫餅充饑。

  以觀光産業為例,蔡當局試圖用東南亞客填補急劇下降的陸客缺口,雖然人數上大陸游客明顯減少,東南亞遊客數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從其消費力和購買力上,遠遠趕不上陸客。島內分析認為,損失一個陸客,可能就要10個泰國客才能補回來。據估算,陸客減少已對臺灣經濟造成至少500億元新台幣的損失。

  然而,在如此事實面前,蔡當局依舊是“睜眼説瞎話”,“揣著明白裝糊塗”,除了不正視臺商在東南亞“血本未歸”和“失敗連連”的境況外,還一再利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參觀參訪等時機和場合,為“新南向”搖旗吶喊,虛張聲勢,大有“不撞南墻不回頭”之心。

  從參與國家看,“一帶一路”是世界級的建設,而“新南向”的主要發展區域是東南亞和南亞,不管是國家數量還是經濟實力,顯然不是一個等級和層次的兩個經濟發展平臺。同時,“新南向”沿線國家都堅持一中原則,雖然有臺灣當局的賣力強推,但這些國家並不為之所動,因為大陸的巨大發展商機,才是這些國家謀求經濟利益的正道,所以他們都願意搭乘大陸的經濟順風車。

  從人口資源看,“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前期收益已經顯而易見,經濟收益非常可觀,而且未來的商機無限。“新南向”即使在臺灣當局的強力推動下,和賣力吆喝中,收效甚微,收益甚少。此外,整個的人口資源兩者根本沒有可比較之處,從世界各國各地都爭搶參加“一帶一路”的熱度我們就可以發現,“新南向”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自唱自賣罷了。

  從發展前景看,中國每年穩定的經濟高速增長,都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商機。不僅僅從資金、技術、建設等諸多方面,都成為爭搶的“香餑餑”。雖然臺灣之前是“亞洲四小龍”,但是隨著近段時間臺當局處處以政治考量至上,經濟對應措施無為無力,發展規劃前景慘澹空洞,早已成為被遺忘的“孤島”。就連廣大的臺商都未受臺灣當局的蠱惑和蒙蔽,依舊選擇到大陸發展創業,而且這種態勢並沒有因兩岸政治環境的影響為放緩步伐,反倒是加快了“西進登陸”。

  所以,蔡當局不應一味地死抱意識形態和“逢中必反”,而是要順應廣大臺灣同胞的心願心聲,拿出行動和誠意來改善兩岸關係,真正實現其“維持現狀”的諾言,搭乘大陸經濟順風車,為臺灣的未來和民眾的福祉,做點實事,多做好事。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兩岸是一家人一家親,骨肉兄弟,有這份割捨不斷的親情和聯結,才能齊心攜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才能實現兩岸同胞“聯手掙世界的錢”的呼聲心願。奉勸蔡當局,以兩岸和平為重,以臺灣福祉為念,順應民意民聲,和大陸一起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