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不變的守護 最長情的告白

2017年09月28日 07: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新聞網近日報道,成昆鐵路線上的公益性“綠皮慢火車”,穿行在四川大涼山深處,儘管列車上沒有空調、餐車和臥鋪,卻以低廉的價格受到了沿線彝族同胞的喜愛。

  時光斗轉星移,中國鐵路走過了60多年的改革發展,而穿行大涼山的慢火車40多年保持低票價,令人費解。筆者記得管理學中有過這樣一句話,企業是以利潤為目的,企業的生産和經營必須講求經濟效益,才能不斷提高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可成昆鐵路線上開行的“慢火車”,卻實實在在記錄下了鐵路部門對老百姓最長情的告白。綠皮火車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山區人民的記憶,更見證了鐵路部門不變的守護, 不忘初心,拉著大山深處的彝簇老鄉帶去通行的便利、致富的希望。

  或許你不知道,第一列綠皮火車是什麼時候進入咱們的生活,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幾代科技工作者和鐵路人用血與汗鑄就了“中國高鐵”這一世界級名片。時光流逝中,綠皮火車漸漸被更安全、更快速的高鐵所代替。然而在四川大涼山茫茫群山腹地的鐵路,兩對站站停的慢火車成了彝族老鄉的“趕集車”,車內風景全國獨有:身著彝族服飾的老鄉三五成群地坐在車廂裏閒聊,行李有馬鈴薯、花椒,有雞、鴨,甚至豬等,這些山貨很受縣城裏的人歡迎,他們帶著希望去集市,帶著滿意回鄉里,成昆鐵路小慢車一路播撒歡聲笑語。慢火車早已融入他們生活,幾十年不變的相守,記錄下了深山民眾最深的情懷。

  如果説難以釋懷的是人情,慢火車則成了山裏孩子的“校車”,載著夢想與未來,也是成昆鐵路這兩趟慢火車開行至今的社會現實意義。5633/5634次、5619/5620次列車作為成昆鐵路線上四川境內最後的兩列慢車,把彝族老鄉的視野帶出了大山,思想觀念與外界接軌。以離瓦祖車站最近的沙馬拉達鄉覺莫村為例,全村超過1/3的人在不同層面的學校讀書學習,而縣城喜德車站,週末乘坐上下行列車的學生總量達到了3000人。身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彝族孩子也是成昆鐵路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筆者認為,公益性慢火車在當今這個時代,仍然有著它特殊的使命,這一切只因彝族老鄉出行需要,人民鐵路為人民,漢彝一家親。四川大涼山的“綠皮慢火車”只是一個縮影,另外,全國各地還有81對慢車。

  或許你會跟筆者一樣,希望在渺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中,能一直看到可愛“綠皮慢火車”的曼妙身影,並希望陪著它一路走下去。希望這些慢火車一輩子服務大涼山,伴隨著它最長情的告白與相守,讓大山的民眾暢談今日的美好,共用鐵路發展成果。(台灣網網友:錢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