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燒錢式教育”未必就是最好的

2017年08月11日 14: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家長的朋友圈熱傳-----一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出頭女兒在廣州某外國語學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家裏大頭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卻連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快放暑假了!我們來看一下這位高管媽媽算得一筆賬: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暑假鋼琴課,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三科培訓班6000元,這麼幾項加起來就要35000元了。(上海法制報)

  其實關於假期補課的討論絕非新話題,每每放假之際,有關遊學、夏令營、補習班的討論總能成為家長們熱議的焦點,只不過這次是困惑從普通收入家庭逐漸延伸至富裕家庭,並被置於睽睽目光之下,作為公共議題討論而已。不補習就是坑孩子,不上興趣班就是不盡責任。所以有人登高一呼,立刻一群家長拿出老本熱烈響應,培訓機構的價位順勢水漲船高。所以就出現了家長一邊沒有節制地掏錢、攢課,一邊聲嘶力竭地抱怨聲討。這份暑期教育帳單著實讓人唏噓感慨,更讓人無奈的是錢花了,心疼的不踏實;不花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這種心理背後反映的問題是大多數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上,好像在不計付出的的同時總是無比焦慮,總是無法擺脫唯恐落後的攀比之心,

  什麼是好的教育?只有金錢才能買來好的教育嗎?因愛之名,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孩子提供各種歷練、學習和開闊眼界的機會本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明白的是教育高投入未必就有高産出,如果是企圖通過購買教育服務來代替或者逃避本該對孩子有效陪伴的責任那就大錯特錯了。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及心理素質等等,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家長們需要堅持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少一些“短期功利”,多一些“風物長宜”,少一些“媽媽以為”,多一些“孩子適合”,少一些“你看人家的孩子”,多一些“我家的孩子很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壓力往往來自於家長的焦慮和攀比,家長多幾分平和與從容,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可能。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真正的把童年還給孩子們!(台灣網網友:甄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