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給農民工“開後門” 這個“特權”開的好

2017年05月23日 15: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時下,正是中國最大“糧倉”黑龍江的插秧季節,哈爾濱鐵路局近期每日開行兩對四列插秧專列,預計將有超3萬人次的“插秧客”被運送到春耕一線。

  像插秧專列這樣的特需班列還有很多,比如新疆的棉農專列、護送莘莘學子的高考專列、還有抗震救災“搶”字頭救災列車等等,鐵路在市場化競爭的大背景下,絲毫未削弱自身的公益服務屬性,一如既往的踐行著社會責任,體現著自身價值與擔當。全社會各行業,特別是作為社會公共交通運輸企業來講,該拿出怎樣的舉措助力春耕秋收運輸,備受百姓期待。

  今年年初,中央發佈2017“一號文”,讓數億農民看到國家農業有政策性扶持作為強有力的後盾,以此力爭讓政府性主導的“三農”惠及更多農民群眾,進而讓農業現代化之路上的新型職業農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讓農業走向現代化生産之路,不僅需要利好的國家政策性扶持,還需要社會各行業,尤其是國家社會交通運輸體系來保障涉及農業“一條龍”。

  在“外”,作為社會最為基礎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最近幾年在跨國出海之路上風生水起,將生意做到了亞歐地區各國家,從非洲擁有中國標準的亞吉鐵路,到動車組登陸歐洲,中國鐵路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熱潮,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這些階段性的成果,不僅從達沃斯經濟論壇,還是從最近幾天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層論壇裏,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鐵路品牌下的中歐班列在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搭臺子,鐵路擼起袖子,必然助力國際性會議裏的中國好聲音歌聲嘹亮。

  在“內”,由於其國家主導的公益性質,在搶險救災、北糧南運、農民工專列中,都會有鐵路運輸的擔當社會需求的大任,這是國家企業註定的責任與義務,是中國經濟返哺“三農”的有力見證。在社會經濟發展促民生的今天,怎樣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是中央“一號文”下春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農民來講。受限于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均衡因素的客觀原因,如何讓中西部農民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

  需要以國有為主體的企業用發展來回饋“三農”。《天路》中的把鐵路修到邊疆,成為中西部城市依託發展的新引擎。以每年中西部春種為例,涉及春耕的種子、化肥、機具,成為農民對於春種秋收讓春種完美收官的渴求,國家鐵路部門則利用逐步健全的八縱八橫鐵路交通運輸網,通過增開惠農專列等措施,將春耕急需的生産原材料送到田間地頭。

  這種國家企業所展現的為民主觀能動性,既為春耕用品搭建了“綠色通道”,又為彰顯國家春耕殷切關懷,相信以及肯定,國家企業擔大任的“一號文”會給農民群眾帶來極大的幸福指數。

  農業經濟是中國經濟中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怎樣勾勒出“三農”共同富裕路上的宏偉藍圖?考驗著全社會各行業發揮優勢生産力來促進農業生産運輸的能力與擔當。因此,給農民開後門,需要類似于國家鐵路的企業“內外兼顧”,卯足幹勁助力農民群眾春耕,這是對“一號文”裏中國經濟發展成就返哺“三農”的最大彰顯,其最終的目的必然是鼓足農民的“錢袋子”。給農民工“開後門”,這個可以有。(台灣網網友:李川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