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農民夜校必須“與時俱進”

2017年02月06日 14:48:4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四川省“農民夜校”教育培訓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正式出臺,對夜校教育培訓的相關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從教學內容到課程設置,從教學形式到教學評估都有了參考遵循,而堅持政治引領、需求導向、分類施教、注重實效也成其亮點。(2月5日《四川日報》)

  農民夜校不是新鮮事物,更不是創新。最早可以追溯到井崗山革命時期,當初在戰火不斷的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白天要行軍打仗,只能利用夜晚的時間來組織學習教育,夜校由此誕生,改革開放之初,全國人民都在努力工作,工人白天上班,農民白天勞動,都只能利用夜晚的時間來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可以説,曾經的夜校特別是農民夜校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人才支撐。

  農民夜校的作用還需要加強。當前,由於學歷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各類夜校相繼關閉,農民夜校也隨著參與人數越來越少而最終消失。四川省能夠把農民夜校重新拾起來,通過農民夜校讓人民群眾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掌握到最新的致富資訊,了解到更多的時政資訊,可以説對農業、農村、農民這個三農問題的提高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但如何讓農民夜校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只有創新才是農民夜校存在的動力。現在開辦農民夜校,讓農民能夠心甘情願地走進夜校去自覺地參加學習教育並非易事。目前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家中的都是些老人、孩子和部分婦女,這些人員基本上都不是家中的“頂梁柱”,就是讓他們每天來參加農民夜校,也不會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産生多大的推動作用。這時,我們的農民夜校就必須轉變思維,利用春節等農民的歸鄉時間,舉辦讓農民感興趣對農民發展經濟有影響力的課程,才能真正吸引農民朋友們來參加這些學習培訓。如果一味地只是按自己設定的時間和課程來教學,在家的農民朋友不感興趣,在外務工的農民沒有時間參加,就是準備得再好,也是枉然。

  只有符合客觀實際才是農民夜校的真正出路。農民朋友們不是不想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他們也渴望能夠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問題是要通過學習能夠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才會有興趣來參加,脫離了他們的實際,就會成為空談。再者,有些地方舉辦農民夜校,和過去一樣,把課程全部安排在晚上,距離教學點近的還好説,對於一些山區或者比較大的村來説,來回跑一趟夜校要花一兩個鐘頭時間,那些山區山高路遠也更危險,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農民夜校要想走得長遠也不可能。

  農民夜校要想開得好,取得好效果,就必須與時俱進,只有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方法,結合當地實際,切實農民需求,讓農民朋友感覺不外出務工,留在家中也能發家致富,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民朋友加入進來,否則,只有政府在唱獨角戲,就是花錢請他們來,來的也只能是一些“重陽節”和“兒童節”,農民夜校的效果又如何體現呢?(台灣網網友:圖八木)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