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中歐、中亞班列為“中國製造”搭建“傳送門”

2017年04月26日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中歐、中亞班列的開行,搭建了國際貨運班列“大動脈”,讓“中國製造”走出國門,也讓海外産品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包括武漢、西安、烏魯木齊在內,中國24座城市已開通中歐班列線路46條,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4座城市。進一步實現中歐之間的道路聯通、物流暢通,推進了“一帶一路”建設。

  夢幻般的龍尾擺動,蕩起繽紛色彩。中歐、中亞班列就像是兩條過江的東方神龍,背負滿載貨物,銜著世界人民的期盼,領跑“一帶一路”,穿梭在中歐、中亞廣闊大陸上,建立起超遠“傳送門”,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運力保障。

  “一帶一路”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這是一種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更是一種繼承古人絲綢之路的“昇華”。這項涉及60多個國家(地區)、惠及全球半數人口的計劃宏偉而年輕,並在沿途各個地方都能找到對接的夥伴。在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上,隨著中歐、中亞班列的開通,互聯互通的現代交通和物流的基礎保障,吸引了更多企業的入駐,形成産業生態鏈,促進了區域融合,形成了人口集聚的“經濟帶”。

  近年來,中國鐵路總公司充分發揮鐵路安全、運費低、時速快的優勢,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建立境外項目趨勢研究機制,推進各國鐵路合作建設。如,“渝新歐”是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于2011年在重慶誕生,讓中國內陸出口歐洲的貨物比海運快了20多天,近乎“誇張”的壓縮時間能力,使其牢牢佔據中歐班列的主導地位;且隨著時效的增加,運輸成本僅佔空運的十分之一,海關檢查的流程也變得便捷。極大地滿足中歐國家之間日益旺盛的商貿需求,成功建設雙向“傳送門”,讓更多的“中國製造”遠銷他國。又如,2013年11月首發的中亞班列“長安號”,源源不斷將“中國製造”運送出國門,使西安到阿拉木圖只要6天,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幹線。這不僅是一種商品貿易的交流,也是外國文化、技術的溝通與學習,更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傳承,讓世界人民都嘗到了國際貨運的“甜頭”。

  與此同時,鐵路部門還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國際鐵路組織的雙邊、多邊交流合作,進一步豐富合作內涵,提升合作品質與人文基礎。建立國際鐵路聯運合作機制,完善服務保障措施,繼續打造中歐、中亞班列品牌,加大班列尤其是回程班列組織力度,提高國際運輸能力和效率,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鐵路國際物流體系。

  國際貨物運輸班列能夠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而“一帶一路”亦能反哺于國際貨物運輸班列。中歐、中亞列班依靠“一帶一路”的紅利實現了大國之間的共贏,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加快了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步伐。

  如今中歐、中亞班列逐漸興盛,像是數條東方神龍在中歐、中亞大陸上舞蹈,舞起陣陣“中國風”。中國和歐洲間的距離也將因雙向“傳送門”而逐漸縮短,中歐、中亞班列正以其獨特的道路聯通、物流暢通的方式演繹著強國交流的“速度與激情”。(台灣網網友:蔣中明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