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調圖“紅利”在西部邊疆“落地生花”

2017年04月19日 18: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疆鐵路年內第三次旅客列車運作圖昨天正式實行。調圖後,烏魯木齊到吐魯番間再增開6對動車組,使往返兩地的動車組列車增至18.5對,實現了每半小時一趟的公交化出行模式。(央廣網)

  翻閱鐵路調圖史會發現,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鐵路建設仍嚴重滯後。繼1993年全國鐵路調圖後,歷經4年,才于1997年重新調整。而近年來,隨著鐵路網不斷擴大與完善,人們對出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調圖漸漸從“多年一調”轉為“一年多調”。每一次調圖後,人們出行變得更方便了,乘車的選擇更多了,乘車的時間更短了,乘車的環境更好了。筆者認為,是發展讓鐵路選擇了改變,也只有改變才能夠滿足需求、符合市場。

  從新疆到中國腹地的線路要穿過茫茫沙漠和險峰,沿途很少有人居住,而且地理環境比較惡劣,鐵路修建難度很大,養護成本極高,一直是鐵路建設發展的短板。回想過去,承擔著客貨運輸的蘭新線是疆內的唯一鐵路通道。而今,歷經多次調圖後的烏魯木齊到吐魯番間,平均每30分鐘就有一趟動車組列車始發終到或途經,旅客乘車體驗得到大大改善。從陌生到熟悉,從新奇到尋常,飛馳在天山腳下的高鐵已悄然融入人們的生活,引領新疆駛入幸福快車道。

  新疆佔地面積大,但居住太分散,高效、便捷的高鐵網,讓城市之間的關聯度變得更加緊密,極大地縮短了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距離,構建起了半小時、一小時城市圈,讓不少人享受到“快速化、公交化、便捷化”服務,開啟幸福的“雙城模式”。新疆還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越來越多的線路開通以及列車增開,不僅沿途旅客大飽眼福,還讓沿線各地的文化、美食等資源為百姓所共用,促進共同交流與發展。

  一條高鐵催生一座客站,一座客站激活一個地區。越來越多的動車組列車增開,帶動人流、物流迅猛增長,大大改善了沿線地區投資環境,拉動了沿線城市旅遊、餐飲、商貿等第三産業的迅猛發展。烏魯木齊高鐵片區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已是高樓林立,可口可樂、大眾等18家全球500強企業在這裡落戶。線路優化調整也將“各自為戰”的局面轉變為攜手發展,吐魯番、哈密與首府烏魯木齊的聯繫愈發緊密,方便了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易,大大加快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進程。

  以往西部偏遠地區的運力投放較少,制約了當地民生和經濟發展,而近年來鐵路建設的重點逐漸向中西部、邊疆地區轉移,一年多調圖對西部鐵路設施改進、城市發展規劃及經濟建設等方面來説,無疑是錦上添花,大有一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壯景。期待鐵路的調圖常態化進一步破解交通運輸資源的不均衡,補缺服務短板,讓更多的旅客享受到鐵路改革的“紅利”。(台灣網網友:王成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