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中國經濟彎道超車 讓世界參與“一帶一路”

2017年04月25日 14: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420日,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蒙古、波蘭、俄羅斯等七國鐵路部門正式簽署《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這是中國鐵路第一次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鐵路簽署有關中歐班列開行方面的合作協議,標誌著中國與沿線主要國家鐵路的合作關係更加緊密,既為中歐班列的開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機制保障,也對進一步密切中國與上述六國的經貿交流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23日彭拜新聞)

  由中國倡導其他六國共同簽署深化經濟合作的《中歐班列合作協議》是一個里程碑,對今後的“一帶一路”深入發展延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用也承上啟下。可以這麼説;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在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後,用實力和自信讓世界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經濟一體化的當今,誰也無法拒絕合作共贏帶來的實在的紅利,中歐班列常態化,不過是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區域化的經濟已成為阻礙本國發展的羈絆,敝帚自珍式經濟模式只會成為畸形,並且距離世界市場漸行漸遠,融入世界才是振興本國經濟不二的選擇。臥薪嘗膽的中國,借助相對平和的世界大環境,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迎頭趕上世界經濟前進的步伐,並成功實現彎道超車,一躍成為世界級的經濟大國,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再仰仗著雄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適時推出符合世界發展的“一帶一路”宏偉戰略也就不足為奇,甚至是水到渠成。

  七國倡導並簽署的《中歐班列協議草案》,應該是對一帶一路具體內涵的詮釋,借用德鐵,俄鐵,哈鐵等國家代表的話説,中方提出簽署中歐班列合作協議的倡議也代表了沿線國家鐵路的意願,通過簽署協議和建立合作機制,定能帶來中歐班列的更好更快發展。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利益永遠處在第一位,包容的中國之所以能贏得世界的尊重,除了自身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成果外,共贏理念才是他國接受的根本,聯合國會議上,十五國一致通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就是最擲地有聲的回答。

  借用一句不過時的經典老話來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堅實的經濟作後盾,中國就無法在世界舞臺發出強音。如今的“一帶一路”戰略影響的已不僅是沿線國家,更是輻射到萬里之外的非洲,並且這份紅利被實在的獲取著,英倫和中國對開班列,非洲製造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無數鮮活的事例無時不在彰顯著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胸懷。

  人們只驚艷與鮮花的美麗和嬌艷,卻從不去過問開放的艱難過程,如今的中國,把班列開進歐洲,並且成為常態化。這個結果被接受被認可,只能對應上述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不僅做到了,今後還會做大做強,這也是騰飛的中國註定必經的過程。(台灣網網友:朱建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