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網路新聞發言人”要敢於善於“觸網”

2017年04月17日 13: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將在孝感市建立並全面推廣。孝感市委、市政府網際網路宣傳與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網路反映的重大問題,要求網路新聞發言人及時向廣大網民和群眾發佈權威資訊,解疑釋惑,澄清事實,回應網民關切。

  當謠言已經肆虐成災的時候,真相卻總是猶如未出閣的小姑娘一樣“猶抱琵琶半遮面”。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便捷互動的網路平臺成為社會領域一個重要的“輿論場”。而在這個火熱的“輿論場”中,極端化的思維和情緒化的宣泄往往比理性客觀的聲音,更能迎合人們的心理,更讓人感覺痛快過癮。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反轉”的新聞劇情和摸不著頭腦的網路“論戰”,而導致其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官方的“失語遲言”。因為官方權威消息的缺位和滯後,被網民誤解為“默認”與“掩飾”,小道消息和謠言就會大行其道,由此“轉正”從而形成錯誤輿論導向,混淆公眾視聽,影響社會穩定。

  “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全面推行是對網民知情權的一種尊重,是地方政府希望與網民“零距離”接觸的積極嘗試,是建設透明政府和走上“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法制化軌道的一個重要標誌。從“缺位滯後”到“積極應對”,首先體現了政府真心想和公眾溝通的決心,有利於加強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有利於強化政府改進作風、促進勤政、廉政建設的為民理念。其次,能有效杜絕謠言的産生。很多的網路熱點問題,官方總是不能第一時間進行回應,以及時滿足公眾的疑惑,往往權威資訊尚未發佈,謠言早已滿天飛。那麼,作為網路新聞發言人,當如何對待網路輿論呢?

  勇於亮劍,掌握輿論主動。在“傳媒聚光燈和大眾麥克風”效應更加突出的時代背景下,聽到不同的聲音、面對不同的態度甚至面臨公眾的責難、批評,都是網路新聞發言人不可回避的情形,這需要網路新聞發言人具備更強的勇氣和更好的心理素質。在面對重大事件尤其是突發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熱點問題時,要及時亮出觀點、搶佔先機,力爭把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處理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舉措及時、快捷、準確地告訴公眾,壓縮負面消息的傳播時空,把公眾情緒引導到理性的軌道上來。

  及時保真,突出時效權威。新聞發佈最關鍵的是要有時效性、真實性和權威性。因此,作為網路新聞發言人要及時跟進新聞事件在網路上的進展情況,觀察、了解網路上公眾表達的各種意見和訴求,及時作出反應;要進行全面了解,要知曉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對發佈的事件、公佈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發佈過程中要字斟句酌,做到精準傳遞、客觀評價,以令人信服的事實打消公眾的疑慮。

  雙向互動,贏得公眾認可。網際網路時代,公眾已不單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更多是以資訊的創造者和推動者的身份出現。這客觀上要求網路新聞發言人在與公眾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更具有互動性,要熟練掌握溝通、説話技巧,增加自身的語言魅力,避免生硬的説教。尤其是在面對公眾對資訊的獲取、質疑時,要具有實事求是的責任意識,堅持資訊的透明性、公開性、清晰性。要做到真誠、坦然、客觀全面的發佈資訊和新聞,善待媒體和群眾,接地氣方能聚民心。(台灣網網友:徐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