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中華詩詞大會:讓古詩文大放光彩

2017年02月07日 17:32:1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的古詩文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它不僅是中國文化、民族精神的寶庫,更是語言的寶庫。春節期間,《中華詩詞大會》在央視一套的播出,受到觀眾極大的喜歡。近日,網易新聞報道: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走紅,而該校語文老師卻擔憂古詩文教育。這讓古詩文教育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當前古詩文的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學生不願學,老師不願教,可以説,古詩文教學目前已經陷入困境。有些學生對古詩文學習雲裏霧裏不知所云,感覺枯燥無味,而且古詩文在考試中所佔比重不高,使眾人對古詩文的學習並不重視。

  眾所週知古代經典的詩詞、散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屈原的《離騷》,到岳飛的《滿江紅》,再到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中華傳統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詮釋,能讓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強。

  古詩文作為特有的文化載體,承載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毫無疑問應該世代相傳。如何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讓古詩文大放光彩?

  首先,應培養學生對古詩文持續不衰的興趣。這樣語文教育責無旁貸,教育更應從娃娃抓起,從小就讓孩子解除古詩文。可以學校開展特色傳承國學經典活動,如誦讀經典活動,使學生在誦讀中積累,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成長,讓中華國學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其次,營造濃郁的經典文化氛圍。經典的古詩文以文字、圖畫等形式呈現出來,隨處可見,讓人們觸目可及,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和滋養。

  再次,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鑒賞能力以及古詩文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注重對古詩文的理解記憶到古詩文的鑒賞閱讀。並在語文教材中加大古詩文篇目的比重,考試中古詩文的分量有所增加。

  中國的古詩文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産中的瑰寶,應該讓古詩文在人們心裏生根發芽,讓古詩文大放光彩。(台灣網網友:佟歡)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