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別讓新年紅包變了味

2017年02月06日 14:45: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紅包是中華民族過年的一種傳統禮節,它是人們之間情感聯繫的橋梁,也是對孩子們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年給孩子包紅包壓歲錢本是圖個開心,但是現在,這種“紅包文化”似乎變了味,失去了它原本體現的意義和價值。

  前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剛剛步入職場的小李回家過年,還不滿五歲的侄子就撲在小李身上,喊著,叔叔,我要壓歲錢。小李於是掏出一百塊錢,滿心歡喜塞到小侄子的口袋裏,説,自己買點好吃的!誰知,小孩的臉色突然變了,不滿地看著小李,説,叔叔你真摳,才給一百快。小李滿臉尷尬,説,叔叔身上沒帶這麼多現金。但是更加荒唐的是,這個不滿五歲的小孩竟然説,沒事叔叔,你給我發微信紅包,我會提現。

  這種收到紅包還嫌少的情況其實不在少數,看似奇葩的一件事卻時有發生。古語説,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紅包本身是大人對孩子的一種單純的心意,無關價值,也無關多少。但是有些孩子卻過於注重紅包的金額,而忽略了本身的情誼與價值。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把成人世界的現實提早樹立在孩子心裏。紅包不管大小,都是心意,都應該感謝。

  還有很多人把紅包當作人情關係的橋梁。為了籠絡關係,給別人家孩子包一個大大的紅包。這樣的紅包變成了“定時炸彈”,別人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即使迫於情面收下,也還要想辦法給對方“還”回去。這種情況下,紅包變成了人情債,當然也就變成了孩子的“夢”,只能看看,卻到不了自己手裏。這種人情紅包失去了紅包存在的意義。

  其實紅包的意義本身就是,看到孩子拿到紅包時,綻放的笑臉;拿到紅包後,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情。壓歲錢收紅包,是孩子春節最期待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把紅包變了味,要讓孩子盡情享受那份單純的快樂。(台灣網網友:非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