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弘揚中秋節日文化 傳承歷史文明

2016年09月14日 16:22:0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人們常説:“中秋時節最相思”,的確,在中秋之夜,仰望繁星閃耀的天空,那輪清晰明朗的月亮總會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月是故鄉圓,人是故鄉親”。因此,中秋成了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執筆抒情相對集中的時間節點,也留下了許多諸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等等類似的千古絕唱。

  在今天,伴著中秋節的到來,隨之而來的不僅有濃濃的相思情節,同時也有對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歷史文明的熱烈討論。在中國,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對於全球華人而言,傳統節日都有著十分重要而深刻的現實意義。在這些重要傳統節日裏,不管身在何處,只要身體裏流淌著華夏民族的血液,就會對家鄉、對國家、對民族産生濃烈的難以割捨的情懷,事實上,中秋節這一天,也有不少華人在世界各用傳統的方式過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上,首次將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並行提出來,彰顯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民族文化的重視,體現了新時期黨和國家建設的根本宗旨,也表達了國家領導人在文化自信上的底氣。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民族的傳統就是世界的歷史,弘揚傳統文化,是任何時期都不能放下的重要任務,傳承歷史文明,是人類延續發展、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繼續前進,只有傳承文明,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中秋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據《禮記》上記載,中秋最早起源於古代帝王祭祀活動,“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從宮廷到民間,在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體現:“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節正式成為固定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關於中秋,有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唐玄宗夢遊月宮等豐富多彩的傳説,被世人傳頌至今。中秋節的發展變遷,既是一副民族發展進步的壯麗詩卷,也是民族文化豐富燦爛的發展歷程,因此,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積澱,是華夏兒女引以為驕傲的資本。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始終多姿多彩、熠熠生輝,它始終以自己獨有的韻味為世界文明注入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始終推動著世界文明源遠流長。

  賞月、觀潮、猜謎、吃月餅等,是中秋的主題元素,在不同的地區,中秋還有更多的元素。比如在南京,除了吃月餅,還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鴨;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踏著一路月光,載歌載舞、徹夜長歡;江蘇一些地方在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週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這些獨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傳統,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礎。

  弘揚傳統文化,首先當從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開始,從而産生對民族文化由衷的熱愛、敬畏和自信;傳承歷史文明,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做一個歷史文明的傳承者、做一個世界文明的推動者,其實,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正是靠著每個人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的嗎?(台灣網網友:李丁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