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獨”主張紋風不動 難道就是民進黨版的善意?

2017年06月05日 16: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社評文章説,蔡英文在臺灣執政逾一週年了,毫無佳績可言,不僅社會充斥著此起彼落的埋怨聲浪,連民進黨也籠罩在低迷的陰霾裏,更不用説如何能理直氣壯地為政策辯護了。

  一個不信任蔡當局的最明顯信號,出現在今年海基會主辦的大陸臺商端午座談會。即便海基會及陸委會動用各種管道及人情關係,都無法請到所有的重量級臺商與會。甚至在今年的海基會春節酒會,還傳出由公務人員冒充臺商充場面的鬧劇,打臉蔡當局聲稱出席人數踴躍的宣傳。

  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的大陸臺商,向來是對兩岸關係良窳最敏感的一群人。長年在大陸默默耕耘紮根,歷經過兩岸冷對抗及熱絡往來階段的他們,紛紛表示過去從未見過兩岸處於如此嚴峻氣氛,因為就算是陳水扁時期,至少也能透過海基會與對岸保持最低程度的接觸。臺商們表示,現在兩岸溝通管道完全中斷,他們實在無能為力,只期盼蔡英文能苦民所苦,勇於修正自己的偏見,讓兩岸恢復正常往來,畢竟臺商對臺灣經濟的貢獻,是政治歧見無法取代的。

  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5月31日向臺商重申兩岸應維持密切經貿關係的意願,而陸委會主委及海基會董事長亦呼籲大陸儘速恢復協商。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希望中國大陸釋出更多善意,由雙方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目標,持續溝通對話尋求兩岸可能的合作機制新模式。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則説,在當前政治氛圍下,海基會與海協會確實不容易溝通,兩岸此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需要透過大家共同努力來化解當前的對立與分歧,共謀思考如何恢復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這3位政府官員雖向大陸動之以情,實際上卻仍不敢觸及兩岸關係的核心問題,因為蔡英文仍舊未對兩岸定位鬆口,臺灣方所有的善意只空包彈而已,不可能被認真看待。一個無法信守“憲法”的領導人,怎有能力帶領臺灣突破困境呢?也難怪前民進黨“立委”、被稱為“臺獨”理論大師的林濁水會批評她的“領導風格模糊到沒有人摸得著頭緒”。

  一本財經雜誌對蔡英文領導風格的調查結果顯示,三項完全矛盾(獨斷獨行、溫和理性、優柔寡斷)的性格,竟然平分秋色,實在是舉世一大奇跡。

  如此令人困惑的印象,其實可適用在蔡當局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上:紊亂的兩岸政策、模糊的兩岸説帖及前後矛盾的兩岸立場。

  先談蔡當局的兩岸政策。雖蔡英文曾多次宣示,願以“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法律來維持兩岸現狀,至今卻仍避談兩岸關係的本質,而接受“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説法,根本就只想搭馬英九當局“九二共識”的便橋,卻不願相對付出。

  正因如此,當蔡英文自以為不挑釁、不公開推動“臺獨”的低調,就是向大陸釋出善意時,她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承諾就像建在沙土上的城堡一樣,隨時會崩塌。

  蔡當局兩岸問題的關鍵,在於其模糊的兩岸説帖。為了降低無法掌控兩岸發展方向的風險,蔡英文把兩岸關係放在與區域事務的同等天秤上,刻意淡化兩岸互動對臺灣整體對外關係的影響。例如,蔡英文希望拉攏美國及日本來對抗大陸壓力,甚至不惜犧牲臺灣利益及民眾健康來換取幻想的安全保證。殊不知,美國及日本固然會想藉此阻擋中國大陸的崛起,但這兩國絕不願意為“臺獨”犧牲。

  臺灣參與區域事務當然重要,倘若蔡當局的“新南向”政策真能深化東盟市場,民眾定然會為蔡當局鼓掌歡呼,畢竟東盟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地,對臺灣的整體經濟將有幫助。然而,蔡當局不僅無法明確闡述“新南向”政策,連代表人選都敲不定,甚至當台塑在越南投資的鋼鐵廠遭遇刁難時,當時主其事的黃志芳都撇清臺當局責任,那臺商怎可能對此政策有信心呢?

  最後,前後矛盾、前倨後恭的兩岸立場,更是蔡當局兩岸政策註定失敗的癥結所在。民進黨仍死守“臺獨黨綱”神主牌,連對外界要求凍結該黨綱的呼籲都置之不理,導致蔡當局難以與大陸建立基本互信。

  蔡英文要求中國大陸不該為民共會談設下前提,也要從“兩岸一中”原則讓步,自己卻對“臺獨”主張紋風不動,難道這就是民進黨版的善意?

  在野時的民進黨批評馬當局把臺灣經濟鎖在中國大陸,現在卻自豪兩岸經貿額的增加。過去批判馬當局與對岸協商臺灣參與WHA事項是矮化臺灣、傷害“主權”,現在卻期待大陸關愛眼神。如此昨非今是的姿態,豈不被中國大陸看扁!

  維持兩岸和平是兩岸任何執政者應有的基本政策,不足為奇,沒什麼可炫耀的。對蔡英文來説,嚴肅思考並改進這一年來兩岸立場的矛盾之處,才是當務之急,一再推託卸責只會對臺灣及兩岸關係造成更多難以彌補的傷害。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