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重回“一邊一國”路線?

2016年10月10日 11: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日前公開宣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並且“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日發表社評文章説,這番話不只使日趨惡化的兩岸關係更加雪上加霜,也曝露出蔡英文的自不量力。

  蔡英文在公開信中強調,“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這封信再度改用“中國”,而非幾個月來官方文書習用的“中國大陸”。這封信既是由蔡英文親自操刀,再由幕僚潤飾,當然不會不理解,稱謂改變反映的高度敏感性,這是否意味蔡英文又要重回“一邊一國”的路線?還是民進黨當局準備反守為攻?

  其次,蔡英文提到要“力抗中國的壓力”及“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當然是指政治與經濟兩部份。問題是,臺灣有什麼實力與籌碼,可以向大陸叫板?

  就國際地位而言,中國大陸有173個邦交國,不只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幾乎所有國際組織中,都足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相對的,臺灣在所有國際組織幾乎都被排除在外,最多也只能以觀察員或大會特邀貴賓的身分列席。

  就經濟實力而言,在全球性的經濟組織中,中國大陸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區域經濟方面,透過上海合作組織、東協10十1、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各種區域性的論壇,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比美國甚至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就從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兩岸根本就不能等量齊觀。事實上,在2015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五省的GDP總量已經超過臺灣;另外四川、河北、湖北、遼寧、湖南、福建也已逼近,按照目前各地的經濟成長速度推估,未來一兩年內這些省份很可能都會超過臺灣。

  在這樣的狀況下,臺灣想要與大陸較勁,無異以卵擊石,即使“聯美抗中”,也未必能夠奏效。因為,美國固然鼓勵擴展臺灣的國際空間,並以建設性方式參與無須以主權國家為會員的組織,但其他國家衡量本身利益,未必願意附和美國而得罪中國大陸,亞投行及最近的國際民航組織,就是最好的例子。

  總之,蔡英文想要“力抗中國的壓力”,只會更加刺激對岸,其結果非但不能使臺灣國際空間擴大,經濟走出困境,反而會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