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美國在臺海玩兩面手法 臺灣不要誤判

2016年05月18日 08:4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520”蔡英文上臺在即,一些美國政客“及時地”送上一份“大禮包”。1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支援臺灣”的決議案,重申“與臺灣關係法”及對臺“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的基石”。

  包括“美國不會設下結束對臺軍售日期”等內容的“六項保證”由當年裏根政府提出,之前僅限于口頭形式,上不了臺面。這次美國眾議院首度以共同決議案的形式將其“書面化”。臺灣當局第一時間表示“感謝與歡迎”。島內部分勢力如獲鐵布衫般“壯了膽”之際,有媒體卻扮演起那個著名的安徒生童話中小孩的角色,強調這不過是“皇帝的新衣”。因為該決議案沒有法律效力,只是表達了國會的態度。美國一些人雖然擅長在臺海問題上玩兩面手法,但美國政府的態度並沒有改變。美國國務卿克裏16日在同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重申了這一點。臺灣《旺報》評論稱,美國從來就沒有為臺灣人民真正考慮過,更不在乎臺灣哪天當真不幸淪為戰場的後果。倘若蔡英文和民進黨錯判情勢刺激大陸,只會加劇“520”後的兩岸對撞。

  臺當局表示“感謝與歡迎”

  17日一早,臺灣各電視臺及網路媒體紛紛播報“美眾院對臺做六項保證”的消息,不少媒體還特別註明:這是“首度訴諸文字”。稍早前,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支援臺灣的第88號共同決議案,宣稱“與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重要基石。英國廣播公司稱,“與臺灣關係法”是美國于1979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終結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後,用來規範美國政府對臺政策的國內法,根據該法,美國持續提供臺灣必要的防禦武器。“六項保證”包括:美國不會設下結束對臺軍售的日期;不會在做出對臺軍售的決定之前與中國大陸協商;不會修改“與臺灣關係法”的條款;不會做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調解人;不會改變對臺灣主權歸屬的立場;不會壓迫臺灣和中國大陸談判。

  臺灣“中央社”稱,“六項保證”成為美國國會通過的決議案,在“準總統”蔡英文即將就職前夕,美國國會議員不分黨派表達長期以來“堅定支援臺灣”的立場。“美國之音”援引總部在華盛頓的“臺灣人公共事務會”的聲明稱,這是美國國會首度以決議案形式體現美國口頭上對臺灣的“六項保證”,也是5月20日臺灣“新總統”就職之際,一個“受到臺灣人民歡迎的最佳禮物”。

  據臺灣媒體報道,“六項保證”是1982年美國與中國發表“八一七公報”前,由時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李潔明向蔣經國口頭提出的美方説明。根據李潔明的回憶錄,“六項保證”當時寫在沒有任何美國官署字樣及任何官方簽名的紙上,是美國總統裏根給蔣經國的私人信函。因此,美國行政部門的公開檔案中也不曾見到李潔明當時使用的確切相關文字內容。該議案最早由與臺灣民進黨往來密切的共和黨眾議員史蒂夫夏柏特于去年10月提出,今年4月20日首先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

  臺媒披露,夏柏特最初的提案將“六項保證”中的“美國不會改變對臺灣主權歸屬的立場”,改成“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這一“臺獨版”的提案經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後,認為將嚴重影響美中關係,將之修改回原始版本後才遞交全院通過。

  對於美國眾議院的“支援”,臺方迅速報以掌聲。臺“外交部”發言人17日表示,美國國會以實際行動肯定“與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臺方表示感謝與歡迎。臺灣駐美代表處發佈新聞稿稱,美眾議院以口頭表決的方式通過決議案,在新舊政府交接之際,深具重要意義,對此,駐美代表處表示感謝。

  不過,有島內媒體潑了冷水。“中央社”稱,美國國會議員有4種提案形式,包括法案、聯合決議案、共同決議案以及簡單決議案。法案經參眾兩院通過後,還須送美國總統簽署,才生效成為具約束力的法律,而共同決議案和簡單決議案則不送交白宮,是代表國會對某件事物的態度與立場,不具法律約束力。

  “雖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態度,但‘六項保證’首次書面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姿態,它反映了部分美國政客的內心想法,這些人對中國的敵意較深,希望干預臺灣事務,並支援臺灣的‘事實獨立’狀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另一名中國學者表示,“六項保證”實際是拿不上臺面的東西,現在眾議院通過決議案相當於化暗為明,化非正式為正式,有點這個性質。儘管它沒有實質約束力,但還是有點嚴重性,因為這就像切香腸,它一天天往前拱,哪天這些東西或許真就上臺面了。現在距蔡英文正式上臺只有幾天時間,美國會尤其不應該出來干涉。

  美國的“國格分裂”

  美眾院炒作對臺“六項保證”的新聞還沒熱乎夠,另一個來自美國的表態又出現在島內輿論的視野中。“美:不支援‘臺獨’,立場不變”,臺灣《聯合晚報》17日稱,正值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前夕,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昨日和美國國務卿克裏通話時也談到臺灣議題。據大陸外交部新聞稿,王毅説,希望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妥善處理臺灣問題。克裏表示,美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不支援“臺獨”。

  上週末,在五角大樓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除了“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報告繼2007年後首次提及“不支援臺獨”,被臺媒認為是給蔡英文畫下紅線。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美國有其複雜性,部分議員的訴求並不能代表行政當局的想法。比起不用擔負沉重責任的議員,美國政府顯然更知道輕重和問題的嚴肅性,因此才在軍力報告與國務卿的表態中重申“一個中國”立場,而這個立場才更具備真正的現實意義。

  在臺灣分析人士看來,這是一種“兩面手法”的體現。“別被美國‘六項保證’衝昏頭”,上月底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決議案後,臺灣《旺報》以此為題稱,決議案消息一齣,臺灣方面“朝野”和媒體一片“感謝、讚揚和歡呼聲”,尤其是綠營以此強化了拿美國當靠山的“膽氣”,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美國眾議院向臺灣傳遞的錯誤訊息,預示著“520”後兩岸可能加速對撞。文章稱,美國與北京建交之後,對華政策一直表現出“國格分裂”和“兩面手法”的特徵。白宮、國務院、參眾兩院、軍方等部門的對華態度經常相左,白宮和國務院總體上採取對華接觸、鬥而不破乃至合作大於競爭的立場,而國會和軍方則由於受到軍火商和院外集團的遊説,經常表現出更加鷹派和強硬的立場。美國內部對華態度的“國格分裂”,造成美國在臺海兩岸具體的説法和做法長期相互矛盾,一方面向北京不斷重申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另一方面卻以“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軍售向臺北提供支援,甚至在暗中不斷提供資金和資源給“臺獨”政黨,有計劃、有步驟地強化臺灣對“整個中國”的離心力。

  “臺海局勢與兩岸和平的關鍵並不在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更不在‘六項保證’,而在兩岸互信。”“美麗島電子報”稱,以中美關係而論,中美在諸多領域有衝突,美國國內也有強大的反共勢力存在,這些都是事實,但兩國之間的合作利益也是相當廣泛的,更是維繫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最主要基石。文章稱,當今世界上諸多案例都一再證明,美國的保證是靠不住的,美國的信用也並非那麼光彩。無論是在喬治亞,還是在烏克蘭,都一再證明美國所開出的安全保障非但毫無用處,反而會害死自己。

  臺灣資深媒體人蕭師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從臺美“斷交”那一刻起,臺灣方面就知道在正式“邦交”領域中,臺灣完全不是大陸的對手,但又不能放棄臺灣生存保障的美國這個最大靠山,因此臺灣的“遊説團”傾全力遊説美國國會。而美國國會也秉持從八國聯軍時代就制定的“分化中國力量”的策略。美國的“保證”就像是鱷魚的眼淚,不可能帶給臺灣真正的安全,“當年與臺灣‘斷交’前,美國不是照樣撕毀‘臺美共同防禦條約’嗎”?

  “生死之門、存亡之道”

  “520”進入最後倒數,全世界都在關心,蔡英文的就職演説會説些什麼,特別是兩岸議題,她如何表態?英國《經濟學人》稱,蔡英文接手的臺灣,是一個經濟增長不到1%,貿易倚賴大陸、人口老化,還有快要破産的年金制度。臺灣《旺報》稱,有大陸涉臺人士直言,大陸對蔡英文就職演説提“九二共識”已不抱期待,也對“5?20”後的兩岸互動做好應對準備。該人士表示,沒有大陸默許,臺灣寸步難行。以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為例,東盟國家多數與大陸做生意,不會冒得罪大陸的風險,“(陳水扁當局)當時,大陸還不夠強大,現在可以出的牌多了”。

  敏感形勢下,大陸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島內的格外關注。17日,大陸官方媒體報道了第31集團軍日前在東南沿海進行登陸突擊演練的消息。結果被《自由時報》等媒體解讀成“‘5?20’前解放軍大規模軍演意欲震懾‘臺獨’”。

  “對臺灣而言,兩岸關係絕不僅是眾多政策中的一環,而是大政的基礎,稱其為‘生死之門、存亡之道’也不為過”,臺灣《中國時報》17日發表社論向蔡英文發出“最後提醒”。文章稱,民進黨一貫認為可依靠美國對抗中國大陸,暫且不論近年中美軍力的新平衡關係,臺海安全由中美共管更是兩國的共同政策,這也是美國日前重申“不支援臺獨”的原因。蔡英文政府目前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堅持現有立場,與北京從“5?20”後開始一場意志力與實力的對決,二是尋求解套方案,負責任地面對兩岸。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