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日本對民進黨新當局“軟硬兼施”

2016年05月17日 09: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岸信夫將率團赴臺慶賀臺灣地區候任領導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20”就職上任。香港《大公報》16日發表評論指出,聯繫日前日本公務船在衝之鳥礁扣壓臺灣漁船事件,日方對於即將上臺執政的蔡當局是“胡蘿蔔加大棒”:軟硬兼施。然而,民進黨恐怕打錯算盤了。日本與美國一樣,不過是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大陸,為本國謀求政治、經濟利益,並不會為臺灣赴湯蹈火,更不會輕易推翻“一中原則”,以中日關係破裂為代價來發展對臺關係。

  評論摘編如下:

  日本公務船在衝之鳥礁扣壓臺灣漁船事件在臺灣鬧得沸沸颺颺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岸信夫率團赴臺慶賀臺灣地區候任領導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20”就職上任。可見,日方對於即將上臺執政的蔡當局是“胡蘿蔔加大棒”:軟硬兼施。

  這些年來由於日本安倍政府等日本當局堅持走右翼路線,對華奉行強硬政策,中日關係發展陷入低谷。為制衡中國大陸,日本政府大打“臺灣牌”,積極拉攏臺灣當局,謀劃全方位提升日臺關係。而民進黨“逢中必反”,如今又成為執政黨,更掌握“立法權”,當然成為安倍政府的拉攏對象。不過,臺媒指出,在民進黨欠缺堅實兩岸關係為後盾的情況下,恐怕會讓一向講究實力主義的日本予取予求,衝之鳥礁事件便是“最佳例證”:只要觸及實質利益,日方什麼情義都轉臉即拋。

  在美日同盟體制下,日本的對臺政策在美國主導下亦步亦趨,其核心策略主要是把臺灣作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不放棄干預臺海問題,不希望看到兩岸統一而使中國更加強大。早在2005年美日發表《聯合聲明》,首次公開將“臺灣問題”列為日美共同關注對象。有學者指出,這是日美對臺戰略的重大轉變,由“模糊化”戰略向“清晰化”戰略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0年美國政府打著“亞洲再平衡”的旗號攪風攪雨,意圖扼制中國大陸崛起,而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當然不甘落後,于2012年炮製所謂的“購島鬧劇”與美國遙相呼應。不料,國民黨當局實施前所未有的強硬“保釣”舉措,令日方不得不與臺灣簽署談判了17年的漁業協議。日方此舉不過是藉此化解兩岸“保釣”的力度和聲勢,待“保釣”風聲一過,日方扣壓臺漁船的事件依然不斷。

  相較于國民黨,即將在週五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傳統上更為“親日”、“懼日”。這對安倍政府可謂天賜良機。去年蔡英文訪日期間就受到日方高規格接待,今年當選後日方人士又立刻面見蔡英文,是首位祝賀的使節,極盡拉攏之意。民進黨似乎也因此而飄飄然,以為日本政府成為其推行“臺獨”的堅強後盾,甚至臺灣漁民的漁權受損也在所不惜。  

  然而,民進黨恐怕打錯算盤了。日本與美國一樣,不過是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大陸,為本國謀求政治、經濟利益,並不會為臺灣赴湯蹈火,更不會輕易推翻“一中原則”,以日中關係破裂為代價來發展對臺關係。反之,民進黨“親美日疏大陸”,一心依賴美、日發展經濟關係以及擴展國際空間,毫無討價還價的籌碼。日後美國要求蔡當局開放瘦肉精美豬入島、日本要求蔡當局解禁疑似受核輻射污染的食品,蔡當局都將無招架之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