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如果大陸對和平統一絕望

2016年03月11日 08: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的評論文章説,這些日子,大陸在傳一篇《和平統一已無可能》的文章。文中提及,“和平統一已無可能”的最大原因是臺灣對於大陸的身分認同已經斷裂,未來會更為嚴重。文章摘編如下:

  這種觀點或許只代表一種聲音,但是當“和平統一”已經從期望詞轉換為絕望詞時,對兩岸都是警訊。熟悉兩岸關係的學者大都有同樣的感覺,前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後,大陸的鴿派發言已經減弱,大陸知識界為何開始對“和平統一”絕望?簡單説,大陸從民進黨的大勝猛然驚覺到,這20多年來臺灣“去中國化”的認同已經是事實,大陸對於“統”或“合”的想像空間正被迫快速緊縮。當“合”的可能都愈來愈遠,而“離”又站上臺灣的高壇時,期望在剎那間轉為絕望,而在臺灣問題上,大陸是不容許自己絕望的。

  任何有道德的政黨都不會拒絕“和”。民進黨與共産黨均不例外,但在大陸將“統”與“和”畫上等號時,民進黨卻是將“離”與“和”做為兩岸關係的目標。

  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的“離”是要付出代價,是要用血肉來實踐其夢想。臺灣的確有一些堅持信仰的“離者”,但是臺灣沒有一個政黨願意用血肉來完成其理念。大陸“和平統一”大方針中的“和”正好給這些“離者”提供了一個保護網,讓他們可以實行“柔性”或“穩健”的方式來從根本上瓦解對未來“統”的認同與社會基礎。

  從李登輝開始,到民進黨執政期間,“離者”的聲音愈來愈大,除了陳水扁在任內少數幾年因為要掩飾貪腐而選擇暴衝以外,他們絕大多數時間是主張“和”,但是在“離”的“去中國化”政治、社會、文化的動作上卻從來沒有停止。不僅是民進黨歷次的相關決議文都是以“臺灣主權獨立”為基礎,在歷史教科書上也是絕不放鬆,更惡劣者,不惜用親日本殖民行為來做為“去中國化”的工具。

  馬英九在任8年期間,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撥亂反正,兩岸沒有就政治關係展開對話,軍事互信機制也避而不談,文化協議更是空中樓閣,致使兩岸之間沒有任何可以往“合”走的跡象。但是另一方面,“離”的力量沒有絲毫減弱,馬當局不僅在教科書微調一事上潰不成軍,服貿協議更是棄甲丟兵,最後當然是以大選的俯首認輸做為結束。

  即將當家的蔡英文當然了解要“隱離揚和”的道理,因此,“維持現狀”、“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九二事實”經常挂在嘴邊,並不斷地強調兩岸“和”的重要。民眾已經聽不到民進黨再説“絕不接受九二共識”這樣斬釘截鐵的豪情壯語,更別提民進黨已經開始對外表示,“兩岸關係監督條例”不可以“兩國”為名稱,但是民進黨卻不放棄它骨子裏面“離”的基因。

  當大陸人看到兩岸認同快速斷裂,以及徹底看穿民進黨的“隱離揚和”策略時,“晚打不如早打”的“武統”言論必會慢慢上揚。這絕非兩岸之福,民進黨能不慎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