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大陸莫著急 民進黨當家將知柴米貴

2016年01月18日 10:3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18日社評指出:民進黨在臺灣“總統”和“立委”選舉中大勝,即將“全面執政”。由於蔡英文目前只承認“九二事實”,拒絕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她的姿態雖比陳水扁後期溫和許多,但她強調“要以臺灣民意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未來臺海形勢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臺灣民眾顯然認同兩岸關係近年發展的主要成果,如雙方建立了機制化高層次交流,不再有陳水扁時期的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和動蕩,雙方實現了直航和更多的經濟合作等等。但雙方的政治分歧沒有縮小,大陸崛起和經濟繁榮使臺灣的“亞洲小龍”地位有所貶值,一些臺灣民眾難免酸溜溜的,有對大陸的“不服”等怨氣。蔡英文高呼臺灣人的尊嚴,契合了這種心理。

  臺灣民眾不會願意兩岸重新劍拔弩張,但一些人會樂意看到臺當局對大陸“耍脾氣”,抬臺灣的“身價”,給大陸製造一些麻煩。那些人不會認真思考兩岸共同利益,臺灣的民粹主義會鼓勵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它們挺虛偽的,但有著影響臺灣現實政治的力量,並一定會被“臺獨”勢力利用。

  臺灣民眾國家認同觀念淡薄,會是相當長時間裏的大問題。大陸加強兩岸各種往來的努力能讓臺灣民眾分辨出法理“臺獨”與維持兩岸和平的巨大差異,削弱“臺獨”冒險有可能在臺灣受到的支援。但這一切對於拉近兩岸感情,增加臺灣社會與大陸政治共識的效果不會太大。

  客觀説,臺灣與大陸的“凝聚力”靠拉和哄是做不到的,或者是遠遠不夠的。它在相當程度上要靠“逼出來”。當大陸強大到臺灣繼續鬧彆扭會危及其全社會根本利益的時候,以及當大陸有能力影響臺灣政治力量和人物前途,大量臺灣老百姓的生計都要直接依賴大陸市場的時候,臺灣誰上臺就都會把確保兩岸關係健康發展放在首位。

  做到這些需要幾個變化,一是大陸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能夠毫無懸念地阻止美國對臺灣的“軍事保護”,二是大陸經濟強大到對臺灣來説融入它或被隔離意味著全島的繁榮或窒息。三是大陸一旦發動政治或外交制裁,對臺灣來説是不可承受之重,等等。

  大陸對臺工作應主要放在防止臺灣出現任何形式的“臺獨”,特別是法理“臺獨”,“去中國化”也應打擊。其他的精力都要用於發展大陸自身。現階段讓臺灣民意完全回歸理性不太現實,增加大陸內部民意的對臺政策共識,鞏固我們的內部凝聚力或許更為重要。

  蔡英文表示要“以臺灣民意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這話是典型的民粹主義。大陸13億人的民意就可以不顧嗎?應當同時照顧兩岸的民意,尋找最大公約數以及大中華的共同民意。試圖用“臺灣民意”做籌碼主導兩岸關係,既不現實,也是危險的。蔡英文不應給臺灣社會灌輸這一幻想。

  在臺海問題上大陸是有耐心的,但也有原則和底線。蔡英文如果不處理好兩岸關係,不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對待兩岸分歧,爭取到臺海的穩定,那麼她將自毀自己的履職大環境,她的各種其他努力都有可能白費。

  得票挺多,但蔡英文和民進黨需要的是清醒。他們善於搞“族群鬥爭”和“階級鬥爭”,現在很快要上臺了,當家就會知柴米貴。臺灣的危機有相當一部分是東亞區域的共同問題,國民黨當政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著,尚無力回天。一旦民進黨搞砸兩岸關係,看它能拿什麼樣的戰略資源來彌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