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反核與擁核並非沒有交集

2013年03月12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未政治動員的情況下,臺灣309反核遊行仍然聚集了不少憂心核安問題的群眾。臺灣《中央日報》今日發表社論分析指出,島內反核與擁核的群體意見並非沒有交集,只是大家關心點不同而已。

  社評摘編如下:

  309反核四遊行聚集了不少憂心核安問題的群眾,儘管動員人數不如政治動員人數那麼多,但在未政治動員情況下,有那麼多人願意站出來,就代表核安問題的確引發不少人的關切,也值得相關單位的重視。唯有確實公開核安相關資訊,才能真正讓民眾不對核安問題有所疑慮,核四“公投”也才能真正發揮解決重大政策爭議的效果。否則“公投”即使結束了,紛爭恐怕也不會停止。 

  社會存在三種部門,第一部門為當局部門,第二部分為企業,第三部門為公民社會或非營利組織與團體。關於興建核四的立場,很顯然是當局與企業普遍認為核四有興建及商轉的必要,主要著眼點就在於臺灣需要相對便宜、環保、效率的能源,使臺灣的産業能夠在天然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能有足夠的能源支撐,來與世界競爭。 

  公民社會或非營利組織與團體所代表的第三部門反核四,當然不意味著對於臺灣的經濟競爭力不關心,更多的恐怕是擔心臺灣若發生類似日本311福島核電廠幅射外泄事件,讓臺灣過去所努力的成果毀於一旦,再多的經濟發展也是白搭。只是去年在野黨在民氣可用情況下,還曾試圖利用油電雙漲議題進行“倒閣”,民眾真的準備好要付高電價了嗎? 

  為了讓民眾確實瞭解停建核四,甚至在核一、核二、核三相繼除役後,到底需要比現在多支付多少的電費,臺電應向外説明,也讓企業及民眾可以瞭解,要建立非核家園要付出多少代價。當然這也不代表當局只重經濟發展而不重核安問題。其實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當然也就沒有經濟發展。可見反核與擁核不是沒有交集,只是關心點不同而已。 

  核安問題是非常專業的問題,核電廠到底安不安全,要看核電專家的鑒定結果。但是受到日本福島核電廠幅射外泄事件,以及核四施工期間屢被糾正的結果,使得許多民眾更加關心核安問題的發展。因為該議題受到大眾關注,具有新聞性,以致許多非核電專家的所謂名嘴,紛紛在政論節目中發表批評意見,更引發民眾對於核安問題的疑慮,間接促成反核人數增加。 

  如果核電廠真的有如炸彈,試問為何先進國家和地區不全部關閉核電廠來拆除引信,而寧願睡在炸彈旁邊呢?尤其是有58座核能發電反應爐的法國,以及有104反應爐的美國,到目前為止也未聽聞要關閉反應爐。即使曾經在福島核電廠幅射外泄事件後關閉大部分核電反應爐的日本,在新任首相安倍上臺後,基於不過度依賴進口能源影響經濟發展,打算重新啟動核電廠。凡此都説明核電在未有明顯替代能源情況下,仍有其必要性。 

  前原能會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委員林宗堯日前也表示,核四不是病入膏肓,當然可以救,建議現在要做的就是再作一次系統大清查,包括核四廠的設計、施工、設備、品管、試運轉測試等,已經寫好的試運轉報告書,也要重新歸零、從頭開始。可見反核與擁核不是沒有交集,當局與企業,以及第三部門的非營利組織與組織之間,仍然有許多對話的空間。 

  核四廠從規劃開始,歷經緩議、興建、停工、復工、趕工等多個階段,臺灣大概沒有一項公共工程經歷如此多的波折。好不容易走到這個階段,若能兼顧核能安全與便宜、環保、效率,實在看不出有任何理由,不讓核四繼續興建完工並商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