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核四公投”陷入政治算計,紛爭難解

2013-03-11 10: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島內核四“公投”紛爭,華廣網3月7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馬當局的“公投”決斷論,不僅未能獲得“反核團體”與民進黨的積極回應,反而又陷入了一場新的“公投”政治算計與鬥爭,預示了“公投”結局難料,“核四”紛爭難解。

  全文內容如下:

  日前馬當局的“核四”政策立場發生重大變化,不再被動地強調續建的好處與停建的不利影響,而是訴諸直接民意,決定通過“公投”這一最直接的民主手段來個最後了斷,以結束長達數十年的“核四”爭議。然而,馬當局的“公投”決斷論,不僅未能獲得“反核團體”與民進黨的積極回應,反而又陷入了一場新的“公投”政治算計與鬥爭,預示了“公投”結局難料,“核四”紛爭難解。

  “公投”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一路走來,不斷高舉“公投”大旗,不僅完成“立法”,而且數度推動“公投”行動,“核四公投”也是民進黨多年的重要主張。如今馬當局調整立場,訴諸民意,推動“核四公投”,民進黨不僅未給予積極回應,反而在第一時間批馬當局是“政治操作”,是“耍詐”,與其長期主張的“公投”立場相矛盾。但在臺當局“公投”決心已定情況下,民進黨又逐漸意識到已無法阻止“核四公投”,於是調整策略,開始決定應戰“公投”,於是一場新的藍綠“核四公投”的政治較量與政治算計開始上演,並將成為貫穿于2013年臺灣政壇與社會的重大事件。

  “公投”題目設定本不是問題,但在藍綠政治算計下,反而可能成為影響“公投”結果的重要問題,因為執政當局推動的“是否支援停建核四”與民進黨主張的“是否支援續建核四”有很大區別。在民進黨無法掌握“公投”題目情況下,又調整策略,不再在“公投”題目上與國民黨爭鬥,而是將鬥爭的戰略重點轉向“公投法”的修正問題上。

  藍綠對“核四公投”決戰的關鍵在於對“公投法”通過門檻的認知差距。現行“公投法”門檻較高,對發動“公投”與通過“公投”設置了較高的條件:“公投案”的投票人數須達臺灣有投票權總人數的二分之一,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才算通過。在民進黨看來,過去幾次“綁大選”的“公投”都沒有通過,若進行單一的“停建核四公投”,將更難以通過,若“公投”結果是“核四”續建,不僅未達到民進黨的政治目標,反而依法未來8年內不得再發動同樣議題的“公投案”,對民進黨是一次沉重打擊。因此,民進黨認為現行“公投法”門檻太高,力主修法,降低門檻。馬當局與藍營則主張“公投法”門檻不能降低。這就預示著藍綠在“立法院”關於“公投法”修正案的政治大戰將不可避免。

  在“公投”時機問題上,何時舉行對“公投”結果會有很大影響。民進黨過去均選擇在“大選”中舉行“公投”,容易進行政治動員,提高投票率,易於通過“公投”,只因藍營的牽制與抵制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於是民進黨希望“核四公投”與“七合一選舉”一併舉行,馬當局則不希望延長到一年後舉行,而是希望儘快在年內舉行,儘快結束這一政治與社會紛爭。但何時舉行?則取決於藍綠在“立法院”的較量結果。民進黨會不會採取拖延戰術,讓“公投”遲遲無法舉行,也不無可能。

  如今藍綠的政治算計與政治博弈超越了“核四公投”本身,均希望通過“公投”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即馬當局與藍營希望通過“公投”達到續建的目的,民進黨或綠營希望通過“公投”達到停建的目的。於是藍綠都在“公投”問題上做政治文章。臺“行政院長”江宜樺將“核四”付諸“公投”本身,反將綠營一軍,本身就有政治算計。隨後他又表示,若“公投”決定停建,代表行政部門的政策沒有辦法獲得民眾信任與支援,他會負責下臺。他以政治生命作賭注,也有明顯的政治施壓用意,是要達到續建“核四”的目的。而民進黨一方面要馬當局立即下令直接停建核四,讓馬重蹈陳水扁停建“核四”的政治風暴,讓馬陷於最大的執政困境;另一方面卻要把“核四公投”變為對馬英九執政的信任“公投”,以升高藍綠政治“對決”,從而達到影響“核四公投”結果的目的。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反核人士,不相信、不支援依法推動“核四公投”。“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銀錶示,當局推動“核四公投”是“推卸政治責任的作法”,“核四”安全並不能靠“公投”解決。民進黨前主席、反核頭號領袖林義雄(也是當年陳水扁非法停建核四的幕後黑手)強調,馬當局推動的“核四公投”是“耍弄人民的惡作劇”,正確做法是“馬上停建核四”,如果“公投”,也應公開承諾“只要不同意續建核四的人較多,就應停建核四”,完全是要用非法方式來達到停建核四的目的,也違背支援續建“核四”民眾的基本權力,是一種政治暴力。

  可見,“核四公投”問題逐漸政治化,但卻已無可避免的要進行一場“公投”的最後決斷。會有怎樣的“公投”結果?結局難以預料。未來有三種結局:一是過半民眾投票,且支援停建的有效票過半,則依法停建“核四”;二是過半民眾投票,但反對停建的票數居多,“核四”取得民意基礎得以繼續興建與商轉。三是投票人數未過半,“公投”失敗,“核四”續建。若是第一種結果,雖然可結束“核四”紛爭,但對馬當局則是沉重打擊,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要面臨兌現政治承諾辭職下臺的考驗,特別是對臺灣電力與經濟的衝擊將會逐漸浮上臺面,臺灣將為此付出新的代價。若是後兩種情況,即“核四續建”,而且可能性較高,則“核四”爭議仍然難解,仍將繼續困擾臺灣,臺灣同樣要付出巨大的社會代價。(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