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深化兩岸關係共創雙贏是最有意義之事

2013年02月20日 11: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本週一在參加“2013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活動”時,除了表明臺當局一定會努力幫助臺商解決問題之外,更主動揭橥今年兩岸關係的3大重點。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深化兩岸關係共創雙贏,乃是當下最有意義的事情,馬英九這番有關兩岸關係的重要談話,由於內容具體明確,無疑將成為檢視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所帶領的“內閣”團隊能否展現規劃力、執行力和溝通力的具體指標。  

  社論摘編如下:

  馬英九本週一在參加“2013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活動”時,除了表明臺當局一定會努力幫助臺商解決問題之外,更主動揭橥今年兩岸關係的3大重點,分別是要擴大深化兩岸交流;要儘快協商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以及通盤檢討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不合時宜、帶有歧視性的條文。馬英九這番有關兩岸關係的重要談話,由於內容具體明確,無疑將成為檢視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所帶領的“內閣”團隊能否展現規劃力、執行力和溝通力的具體指標。  

  首先,就馬英九所提到的第一大重點,也就是擴大深化兩岸交流,他在公開演説中特別強調的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教育交流。這一點當然很重要,而且可以為兩岸和平打下長遠基礎。但兩岸交流涵蓋的領域自然不能只局限于青年、教育層面的交流,其他如文化交流的繼續深化,是否要簽署類似ECFA的文化交流合作協議?乃至於大陸方面一直倡議的進入政治性議題的交流、協商等,馬當局究竟有怎樣的對策,似乎也不能一味的回避,否則所謂的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豈非流於空談,或者只是雙方各執一辭,而無力跨入深水區。  

  其次,關於要儘快協商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對此,我們當然是樂觀其成,相信也將可對散處各地的臺商提供及時而必要的協助服務。不過,馬當局江“內閣”要推動此一政策,一定要把性質定位厘清,同時對內更應充分與“國會”和社會各界溝通,以免橫生枝節。  

  再者,對於馬英九所強調應通盤檢討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不合時宜,帶有歧視性的條文,我們認為這的確是一針見血。事實上由於兩岸關係在這一、二十年來不斷的發展、演變,“兩岸關係條例”的眾多法條不只不合時宜,也不只是對於陸籍人士帶有歧視性意含,他其實已經變質為限制兩岸關係進一步深化發展的阻撓者,然而各種限制性的條文事實上又無法真正限制企業前往大陸尋求更大商機,最後只留下為淵驅魚的負面效果。  

  然而,真正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儘管馬英九已經指示應通盤檢討修訂現行法規,但“陸委會”的回應卻是指稱通盤檢討工程巨大,因此只能依據急迫性、分區塊、分階段建立適切的法規規範。對於“陸委會”的此一慣性回應模式,我們其實並不感到訝異,但如果不是主管官署多年來的保守畏縮,又怎麼會讓連馬英九都要對現行的兩岸關係條例,做出如此負面的評價。我們衷心期待江宜樺院長能夠展現他自我期許的規劃力、執行力與溝通力三力並進,責成相關“部會”儘速完成通盤檢討與“修法”工程,而不是只把“修法”工程巨大當做推拖的藉口。  

  除了馬英九所強調的這3點,其實眾多臺商所真正關切的,尤在於能否趕快完成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及爭端解決協議等ECFA後續性協定的正式簽署。轉換腦袋讓兩岸産業全面合作,共創品牌,獲致雙贏才是可長可久之計。江宜樺強調“不要問你的任期有多久、要問你任內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深化兩岸關係共創雙贏不正是當下最有意義的事情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