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期許臺新“內閣”為兩岸交流再添亮點

2013年02月12日 16: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當局“內閣”改組完成,由江宜樺、毛治國領導的行政院團隊將於春節過後正式上任。臺灣《工商時報》9日發表社論説,雖是“內政導向”,與兩岸政策關聯度並不顯著,但此時此刻,兩岸交流領域也正迎來一波新高潮,因而新“內閣”一上臺就勢必要承擔一項重大的“兩岸任務”,就是為兩岸交流做好基礎建設,以保證相關交流事項的平穩實行。

  社論摘錄如下:

  按照臺當局的權責分工,兩岸政策方針是由“總統府”來主導制定,“行政院”並非兩岸政策的主要決策者,但是兩岸政策的具體運作,主要責任仍在“行政院”。譬如,過去兩岸直航政策的執行,即是由“行政院”裏的“交通部”先做好軟硬體建設,再按部就班推動落實。換言之,“行政院”是兩岸政策運作的最重要載體,新“內閣”在這方面應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就在本次“內閣”改組前夕,兩岸政策面剛形成一套新方針,包括擴大兩岸金融證券交流合作、加速洽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開始具體推動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促進陸資入臺與臺商回流等。這一連串措施,將來能否穩健實行,端賴“行政院”帶領各“部會”,做好相關的基礎建設,創造一個嶄新的兩岸交流合作環境。  

  其中攸關兩岸交流基本法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工作,應儘速完成,以使兩岸交流新一波發展的障礙大幅減少。因該條例現有條文,對兩岸人流、物流、金流都有限制,與當前兩岸政策的新方針頗有抵觸,新“內閣”宜在短期內完成修正草案,送請“立法院”進行修法,以期早日生效。  

  其次,應妥善完成ECFA後續協議洽簽。其中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兩岸貨品貿易協議,預定依序分別在今年年初、明年年初完成洽簽及正式簽署。這兩大協議將安排兩岸服務業的相互準入及兩岸商品的互相給予關稅減免。這將對臺灣工商業發生全面的影響。目前業者都在關心,將來臺灣有哪些服務業可以開放登陸,哪些出口商品可以獲得大陸減免關稅。另方面,業者也關注,將來大陸會有哪些服務業及商品,進入臺灣來和本土業者競爭。  

  對於ECFA的這些問題,新“內閣”應趕緊賡續舊“內閣”的工作,本“無縫接軌”的原則全面承擔,並自許提出更好的處理方案,來為臺灣商民爭取更多的利益。相關方案的內容,一方面要深入掌握臺灣産業的體質,並據以向大陸爭取到“最符合臺灣競爭優勢”的開放條件,使臺灣的優勢産業都能順利擴張大陸市場。二方面則是要做好臺灣弱勢産業的幫扶,也就是針對可能受到衝擊的行業,給與完善的轉型升級輔導。如此深入周延的基礎性工作,是ECFA機制穩健運作的保證。而這項工作,需要“行政院”帶領“陸委會”及各“財經部會”,一起動起來。  

  除此之外,新“內閣”的兩岸事務,還有其他的基礎建設工作要做。像兩岸金融交流方面,貨幣清算機制剛啟動,新“內閣”可以掌握這個契機,逐步把臺灣建設成為境外人民幣交易中心,並於下階段發展成亞洲重要的籌資理財市場。在這個目標之下,新“內閣”該做的基礎建設實不勝枚舉,從金融監管的強化、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到法令體系的健全,與經商環境的優化等。  

  這些工作,需要“行政院”很多“部會”來分頭承擔。不只財經部會,連“內政部”和“法務部”也無法置之度外。惟整套工作最好由“行政院”的正副首長親自來加以“統籌”,以免相關“部會”各自為政,而貽誤總體發展目標。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應該可以列入新任“行政院長”江宜樺首度的施政報告之中,並於“立法院”新會期的“院會”上公開宣示,如此可望為新“內閣”爭取到更多的民意支援度。  

  總的看來,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剛卸任的舊“內閣”,做的是“開門”或“開路”之事,而且成果值得肯定。在這樣的基礎上,新“內閣”所應積極從事的,則是接續性的“深化”、“鞏固”工作,俾為兩岸交流合作創造一個堅實的基礎,也讓臺灣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如能朝此目標去做,則兩岸事務依然可能成為新“內閣”政績的亮點。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