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長廷受排擠、遭非議、並未氣餒 

2012年12月05日 0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從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情況來看,民進黨內“臺獨”保守勢力已然佔據上風。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謝長廷雖然在黨內受排擠、遭非議,但並未氣餒,近來活躍于島內校園,另辟陣地,儲備力量。謝長廷意志堅定地推動自己的兩岸主張,不排除有政治權謀的算計,但也是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評論摘編如下:

  最近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千呼萬喚始出來,黨主席蘇貞昌兼任召集人,意味著熱門主管人選謝長廷正式出局。原本島內政壇預料蘇謝二人可藉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盡棄前嫌、攜手合作,但如今蘇繫緊握黨內兩岸政策大權,已等同宣告與“謝係”劃清界線、分道揚鑣。由此可見,目前在民進黨內“臺獨”保守路線依然佔上風。有人擔心,謝長廷或如當年提出“大膽西進”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那樣在黨內曲高和寡,最終黯然離去。   

  民進黨雖然于1991年正式訂立“臺獨”黨綱,但多年來黨內不乏對兩岸路線持開明務實態度之士。1997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許信良再次提倡“大膽西進”和“兩岸三通”,認為兩岸通過經貿交流消除敵意,在和平互惠的往來中建立信任,進而尋求解決兩岸問題的架構。   然而,許信良的兩岸主張在民進黨內卻被視為離經叛道,受到各個派系圍剿群攻,最後不得不放棄連任黨主席。   

  謝長廷這一年來的境況與許信良頗為相似。他在“憲法一中”的基礎上提出“憲法各表”,認為民進黨應以此為前提與大陸方面展開交流。雖然謝長廷沒有明言“放棄臺獨”,但其實“憲法”就蘊涵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但謝長廷這種模糊立場依然不獲黨內主流認同,尤其遭到“獨派”的猛烈攻擊,以致蘇貞昌為了鞏固權力基礎,選擇向深綠陣營靠攏,把謝長廷晾在一邊。   

  以目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裹足不前的情勢來看,謝長廷推動“憲法各表”受挫, 但可以預見,他並不會就此罷休,落荒而逃。與許信良不同,謝長廷在民進黨內實力雄厚,擁有自己的子弟兵。他不僅是民進黨創黨人之一,更是“民主進步黨”的命名者,曾任“立委”、高雄市長、“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等黨政要職。從蘇貞昌敵視和防範謝長廷的舉措就可看到,“謝係”人馬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此外,謝長廷雖然在黨內受排擠、遭非議,但並未氣餒,近來活躍于島內校園,另辟陣地,儲備力量。   

  謝長廷意志堅定地推動自己的兩岸主張,不排除有政治權謀的算計,但也是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民進黨連敗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就是很好的説明。島內主流民意完全不接受“臺獨”主張,所以每逢選舉,民進黨根本不敢明目張膽地叫囂“臺獨”,但卻死抱“臺獨”黨綱,不啻是愚蠢之舉。謝長廷正是堅信民進黨終有轉型的一天,所以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