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解讀臺當局釋放兩岸和平協議正面訊息

2012年12月10日 08: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陸委會”日前談及兩岸和平協議,雖然重申洽簽和平協議並非臺灣施政優先項目,但希望大陸能就和平協議的內容提出更為具體的説法。香港《大公報》8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正面訊息,表明臺當局願意正視兩岸政治議題協商,願意就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兩岸只有正面展開政治議題協商,才能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陸委會”日前談及兩岸和平協議,雖然重申洽簽和平協議並非臺灣施政優先項目,但希望大陸能就和平協議的內容提出更為具體的説法,否則很難再進一步討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正面訊息,表明臺當局願意正視兩岸政治議題協商,願意就相關內容進行探討,但由於要顧及島內政治氣候及民間各種聲音,依然抱著小心翼翼的態度,不輕易作出承諾。

  上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希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對於大陸釋出商談政治議題的訊息,島內主流媒體和學界反應積極,紛紛呼籲馬當局應著手應對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局面的到來,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並直言兩岸關係已邁進“深水區”,下一步就是政治談判,馬當局無法回避。尤其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蘇起近期多次指出,兩岸政治與經濟是綁在一起的,政治走到哪經濟就走到哪。ECFA的簽訂,也經歷了各自研究、共同研究、共同談判三個階段,兩岸政治議題協商也可遵循這樣的模式。

  目前島內輿論對兩岸和平協議持正面態度,馬當局的態度也隨之有了微妙的變化,希望大陸能説明和平協議的內容,再作進一步行動。在臺當局看來,多數和平協議是指停戰或互不侵犯條約,但現在兩岸軍事衝突對峙已是過去式;如果大陸要談的是指涉統一的協議,現階段可能較難獲島內民意接受。所以,臺灣方面對和平協議仍瞻前顧後,不敢輕舉妄動。大陸可就相關問題與臺灣適當溝通,以堅定臺灣進一步研商和平協議的決心。

  不可否認,在近年國共對話的努力下,兩岸結束了劍拔弩張、兵戎相見的年代,但一旦臺灣政黨輪替,這樣穩定融洽的局面是否可長久持續,不無疑問。島內“臺獨”分子一直蠢蠢欲動,尋機搞事,臺海局勢的穩定發展不是必然的,要實現長久的和平發展,必須面對包括和平協議在內的政治議題。

  當下兩岸經貿交流熱絡,但那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石之上的,換言之,兩岸互信走到哪,兩岸交流也走到哪。兩岸只有正面展開政治議題協商,才能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誠然,兩岸到底何時才能簽署和平協議,無人知曉,但絕不能守株待兔、消極以對,應主動創造條件,加速民間智庫對話,化解分歧累積共識。如此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終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