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關係不能急於求成 更不能坐失良機

2012年12月07日 15: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當局領導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政治協商不是目前兩岸最迫切的。海峽之聲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雙方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政治議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固然要細心耐心、不能急於求成,但也不能前怕狼後怕虎、坐失良機。評論直言:“呷緊弄破碗”不行,“因噎廢食”更不行!

  全文內容如下:

  日前,臺灣當局領導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政治協商不是目前兩岸最迫切的,“兩岸關係不能呷緊弄破碗”。馬英九用一句閩南俚語簡單而生動地説明瞭一個道理:那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需要細心呵護,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不能急躁冒進、欲速不達。對此,我們表示認同,也正因為如此,“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把握節奏”成為了兩岸雙方推動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為,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固然要細心耐心、不能急於求成,但也不能前怕狼後怕虎、坐失良機。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既要抓住機遇、趁勢而上,更要營造機遇、積極作為,如果只是怕弄破碗就不敢吃飯,豈不是要活活餓死?何況,兩岸關係發展常常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受到兩岸同胞的歡迎和認同。當前,兩岸雙方都應堅定信念在這條道路上相向而行、奮力前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政治議題,通過協商逐步解決,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立長效機制,作出制度性規劃和安排。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就“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馬英九在兩次競選中,都把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作為重要政見提了出來,並得到多數臺灣選民的認可。這表明,馬英九本人也認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機制化、制度化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認為,對於正確的、也得到民眾認同的事,理應堅持,一以貫之。馬英九連任之後,也公開表示“未來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有歷史評價的壓力”。如此,更有理由大開大闔,在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當然,協商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政治難題,難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能因為有難度就畏首畏尾、消極回避。推進兩岸關係,“先經後政”不是“只經不政”,“先易後難”不是“只易不難”,擱置爭議也不是永遠不處理爭議。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要求兩岸必須面對政治議題。如果不協商解決政治議題,那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始終是不穩定的、不確定的,這不符合兩岸同胞的期待。連戰先生日前提議,可以按堆積木的方式來推動和平協議,建立政治互信,兩岸學術界也可以召開論壇,集思廣益。我們也認為,只要兩岸有協商政治議題的誠意和善意,兩岸就能談起來,只要能談起來,以中國人的智慧就能找到合情合理的解決辦法。

  總之,“呷緊弄破碗”不行,“因噎廢食”更不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到了需要兩岸面對並協商政治議題的時候。當此之際,兩岸當政者都應當勇立潮頭、自覺擔當、引領民意、相向而行、同心戮力、攻堅克難,通過政治談判,早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長效機制,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的前景。這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期待。(海峽之聲 魏華 錢志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