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和平協議”到“公投”馬冰火兩重天?

2011年10月25日 09:3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和平議題無法回避,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援、“國會”監督三前提下,審慎斟酌未來是否洽簽“兩岸和平協議”。

  這被媒體稱為“壓軸菜”、“險棋”和“震撼彈”的消息一推出,綠營就借此“打馬”,認定協議就是“統一時間表”,攻擊藍營“親中賣臺”、“送肉飼虎”。

  見此情形,馬英九又趕緊説,構想沒有時間表,與統“獨”議題無關,一定會先交付島內民眾“公投”,視條件成熟才能簽署。

  “公投説”又一下子揪住了關注臺海局勢人士的神經。從兩岸和平協議到“公投”,馬英九的政策表態猶如過山車,忽上忽下,少有轉圜,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和平協議説”推出有因

  馬英九緣何突然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馬英九這次有別於過去3年的“守勢”,採取了比較正面積極的表述。

  《中國時報》透露,馬事前與安全幕僚、“陸委會”高層研商多時,“審慎”而“堅定”地力排眾議,定調“早晚都要面對”,絕非臨時出招。

  據《聯合報》分析,蔡英文在兩岸問題的論述上有向中間靠攏的跡象,親民黨更是提出過“和平促進法”,因此國民黨只能超越,不能保守。對馬英九團隊而言,兩岸和平協議不但更具體,且符合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與嚮往,既有向北京喊話的目的,也有區隔蔡英文和孤立宋楚瑜的選戰意圖。《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日前撰文指出,馬陣營顯然是把和平協議當成“具有決戰意義的選舉議題”。 

  從效果看,《中國時報》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馬英九陣營提出簽訂和平協議的想法,獲得近六成的臺灣民眾贊成。有42%的人認為,馬英九充分展現自信,提出這一議題爭取選民支援,主導選戰節奏,對選情有正面效應。即使親綠學者的民調也顯示,多數選民並未隨綠營起舞,不認同馬英九“賣臺”的看法。

  “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島內學者表示,馬的“公投説”,首先是為了因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指控。後者一股腦兒給“兩岸和平協議”扣上了4頂大帽子:犧牲臺灣“主權”、改變臺海現狀、危及“民主價值”、破壞戰略縱深。云云。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馬英九自己喊出“公投”的主張,陷入作繭自縛、騎虎難下的窘境,如今蔡英文又趁機提出,要把兩岸政治協商納入島內的公投機制,“等於將了馬一軍”。

  新黨秘書長李勝峰接受採訪時表示,和平協議本來是一件好事,如今卻另生枝節,馬當局“沒事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根本沒有必要。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瑯擺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勢,他表示馬過去對“公投”有很多“詆毀”,現在提出公投決定説,這是兩手策略,只為了“大選”考量。

  説到選舉,氣氛馬上就白熱化起來。馬英九意有所指地表示,政黨不應為選舉利益而刻意扭曲對臺灣人民有利的政策。蔡英文立即回批:馬將協議“輕率拿來作為選舉操作議題”才是不應該。

  選前3個月,無論“和平協議説”還是“公投表決説”,無論是藍綠之間的立與破、攻和防,最終的指向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爭取選票。

  變味的“多此一舉”

  可能考慮中國大陸的感受,國民黨“立委”吳育升解釋,馬英九提的是和平協議公投,不是統“獨”“公投”。輿論指出,和平協議事關臺灣前途與兩岸關係前途,關係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不是島內公投可以處理的問題。

  新黨主席郁慕明直言“公投”是“多此一舉”。他説:“和平協議的內涵就是協議和平,難道臺灣有人不企盼和平?既然人人都愛和平,又何必舉辦“公投”?萬一舉辦“公投”未過,兩岸是否就要戰爭?”

  有媒體評論説,兩岸對於“和平協議”的認知基礎條件有很大的不同。馬當局也在協議前提上設下了“種種防火線”,為將來踩剎車預留空間,如此,馬式“兩岸和平協議”有變味之虞。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認為,“公投説”當前在盯緊選票的同時,其實已將協議往“隱含民粹的道路”推進。他反問:如果臺灣人民以“公投”通過了一個北京無法接受的和平協議版本,還會有和平協議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